繁體小說網 - 科幻末世 - 象棋 - 第749章 象棋界的神鵰俠侶

第749章 象棋界的神鵰俠侶[第1頁/共5頁]

吳貴臨記得很清楚,1989年4月,他來常州插手“後肖杯”象棋賽,第一次見到了高懿屏。當時,已經成名的吳貴臨27歲,而高懿屏纔是個13歲的孩子。

1997年獲第五屆天下象棋錦標賽女子亞軍。

當時誰也冇有想到品級分靠後的高懿屏會蟾宮折桂。或許是江南水鄉給了她聰慧和靈氣,14歲就蓓蕾初綻,奪得天下少年賽第3名,15歲初被招進省集訓隊。用她的鍛練李國勳的話說:“她下棋特彆當真,特彆刻苦。”就如許,她三年老了三大步:1994年獲天下第10名,榮膺國度大師稱呼;1995年打進6強,躋身國手行列;1996年技壓群芳,成為我國第10位巾幗豪強。

彼時,高懿屏住在南京五台山省棋隊的宿舍裡。有一次宿舍停水,住在五台山體育賓館的吳貴臨一大早就在飯店訂了高懿屏愛喝的京彩瘦肉粥,趕在吃早餐之前送到宿舍。另一次吳貴臨夏季到南京,賓館離高懿屏的宿舍很遠,便每天一大早風雪無阻坐車去五台山,和高懿屏一起吃早餐。

兩人結婚至今都未有孩子。“我很喜好孩子,現在有這麼多的孩子要講授、照顧,很充分,本身的孩子就……”高懿屏一攤手,做了個調皮的神采。(以上質料彙集來自收集)

比起爭奪冠軍更在乎推行象棋,7年前,佳耦倆開端在高雄創辦棋院培訓青少年高懿屏遞來的名片上,有一個頭銜是“太子哈佛象棋學院院長”。這是7年前,佳耦倆一同在高雄開設的一家三層樓的棋館。

固然仍在插手一些賽事,但對佳耦倆來講,奇蹟的重心明顯已經不是爭奪冠軍。吳貴臨說得很直接――“人生是有階段性任務的,我現在更但願把本身從象棋身上感遭到的歡愉傳播給更多人。我太太還很年青,但願她在講授之餘,也能兼顧成績。”

七百二十八章象棋界的神鵰俠侶

不久,群眾日報一名記者體味了這個故事,專門采寫了一篇報導刊發在《群眾日報》外洋版上,文章題目就是《一盤冇有下完的棋》。文章刊發後,兩個小女孩的故事在象棋圈表裡傳為嘉話。

1989年“後肖杯”上兩人初見,熱戀時“棋王”每日夙起坐車去陪“棋後”吃早餐也恰是在母校一中讀書期間,高懿屏第一次見到了“台灣棋王”吳貴臨。棋王棋後相識相戀的故事,在兩岸體育界留下一段嘉話。

棋友名叫王莉,遠在新疆,比高懿屏大一歲。最後,高懿屏的父親從《象棋報》上讀到了王莉的故事。王莉的父母支邊來到新疆,他們也有一雙女兒,父親也愛好下棋,小女兒王莉也是以愛好著下棋。地處遙遠的新疆,找不到好教員,得知河南有一農夫企業家創辦棋院的動靜後,父母下決計將王莉送到了千裡以外的河南,用心下棋。王莉家道普通,小小年紀單獨一人在河南餬口得非常艱苦。但她的棋藝非常超卓,在瀋陽的一次賽事上打敗了成年男人。“你看人家小小年紀,多不簡樸。”高懿屏的父親拿王莉來鼓勵女兒,並支撐女兒和王莉通訊。兩個學棋的女孩子當然有很多共同說話。她們開端在信中下棋,一封信上畫四副棋子同時下,寫一封信下一步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