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石廩生的建議(求推薦票)[第1頁/共3頁]
石老頭做了幾十年府門生,場麵上熟諳的人海了去,宦海端方門清。普通來講,每省每年夏東兩季都會送一筆錢給內閣閣老做成例銀子,稱之為冰敬和炭敬。每筆都是白銀三千兩,可見,明朝的白銀還是很值錢的,四千兩銀子為高文改個戶籍當不在話下。
高文的眼睛亮了:“老先生的意義是送一筆錢給莊浪知縣,就說我是方孝孺一案的先人,然後改回良籍?”
“你也彆說這事輕易,換你一個小小的衙役成嗎?端著豬頭,也找不到廟門。”石廩生冷冷道:“此事說大不大,可說小也不小。起首你得熟諳人,我且問你,在你故鄉,你認得要緊的人嗎?”
“並且,我不是跟你說了嗎,我那老同年就是個書白癡,碰到好文章,就如同老饕見到美食,日夜頌讀。你所作的那篇《孔子見東山而小魯》老夫已經派人送去莊浪,見到如此好文,如此人才,他如果收了你這個弟子,卻不曉得歡暢成甚麼模樣?高文,你實話奉告老夫,那篇文章是不是你寫的?”
這類征象形成了明清很多名流都有榜姓,比如大文學家金聖歎的榜姓就姓張,再比如清朝康熙年翰林院編修姑蘇長州人徐葆光的榜姓就姓潘。
“想,如何不想,做夢都想。”高文喃喃道:“可為了這事將命搭出來,我倒是不肯意的。高文死不敷惜,可我如果死了,留下老孃一人孤零零活在這事上,於心何忍?何況,我朝的戶口黃冊和魚鱗冊已極儘完美。如果故意人一查,須瞞不疇昔。”
石廩生所說的冒頂府門生名字一事在明朝也算是一個奇特的征象,特彆是在江浙文教昌隆之地。因為有功名的讀書人實在太多,大家都想科舉入仕,可每年朝廷的登科名額有限。是以,很多時候在正式科舉測驗之前,本地當局需加試一場,中式者才氣去省會插手鄉試。如此一來,很多飽學士子活生生地被這一關刷了下去。
說到這裡,他哈哈大笑起來:“若你中了舉人,來歲春闈再中了,那可就是進士了。哈哈,老夫被人趕出府學,蒙受世人嘲笑。現在,老夫的半子卻中了進士,那纔是一舉成名天下知。想我陝西一省,三年纔出幾個進士。哈哈,嘿嘿,咯咯,到時候,老夫倒要看看昔日那些熱誠我、侵害我的人究竟又是甚麼嘴臉!”
石廩生喝了一口熱茶,悠悠道:“說來也巧了,老夫還真熟諳你們故鄉莊浪縣的知縣。那人乃是老夫的同年,一道進了西安府學的。隻可惜,老夫人讀書可趕不上他。他就是個能讀書的,一氣兒落第人,中進士,又在都城做了多年官。前年回了陝西,出任莊浪縣知縣。此人就是個書白癡,不會做人,這麼多年了,還是個小小的正七品。偏生家中有窮得短長,老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