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三章 未曾設想的道路[第1頁/共4頁]
“願聞其詳。”張居正正色道。
“那仆也要成為百官公敵了。”張居正苦笑道。
“這冇甚麼題目,題目是閣臣的候選資格本身。當初內閣隻是為天子主管文翰、兼以谘詢的機構,故而要以翰林官充當大學士,這本無題目。但時至本日,內閣以成政事堂,閣臣雖無宰相之名,卻行宰輔之實。比如你張叔大被人家叫張相公,不就是被視為宋朝的宰相嗎?”
“以是才叫吏治鼎新!光變法有個屁用?法條太空洞,太冇有束縛力!要改就得改端方,才氣真正竄改這個宦海!”高拱扼腕遺憾道:“以是老夫纔會鞭策吏部規定,‘京官不準稱病迴避外放’,就是要把京中的官員都趕到處所上去!可惜,這前麵一步,隻能你來做了……”
“那必定冇有的。”張居正捋捋本體道:“可大明隻要一個江南,彆的處所還是又窮又費事的。哎,窮官難當啊……”
高拱沉聲道:
“洪武十四年,遵循賦稅輕重,將天下州縣分彆為繁簡二等。隆慶元年,老夫又和楊虞坡,遵循大小、繁簡、衝僻、難易四項標準,將州縣重新分彆上中下三等,可供你參照。越是大、繁、衝、難、邊之縣,越要采選年力精強、才華超邁、兼通武事者擔負。並明言若能保境安民、扶窮惠困,使百姓安居樂業者,必可優先升遷!如有特著奇績,超擢知府亦無不成!”
“是阻力大,但比起打擊兼併,削除宗藩來,已經是很輕鬆的了。”高拱看他一眼道:“要想減輕阻力也有體例,就是以身作則,先把閣臣選任之製給改了!這也是我給你的第二個建議!’
“元翁,非如此,你我怕是也當不上大學士啊。”張居正苦笑道:“未免要被詹翰同僚目為過河拆橋啊。”
ps.再寫一更去。
“說得好!但是實際是甚麼樣呢?朝廷選州縣正官,竟多數用新科進士充當。這些剛出茅廬的書白癡懂個屁?”高拱哼一聲道:“他們於民事一竅不通,且守身之節、愛民之仁,辦事之略,亦漫無考據!卻榜下即用為親民之官,成果被猾吏劣紳玩弄於股掌之間,或一事無成,或同流合汙!待其把處所搞個一塌胡塗,拍拍屁股走人,又換上一隻菜鳥持續胡搞,不利的永久是百姓,受損的永久是國度!”
“那麼題目就來了,翰林是詞臣,打交道的是文章文籍。宰相倒是要平章政事、燮理陰陽,二者不說風馬牛不相及吧,但‘非翰林不得入內閣’,也是捨本逐末!更梗阻了那些非翰林官員的宰輔之路!”
現在是這些端方維繫著這個國度的運轉,同時也關乎著大明官員的好處,高閣老卻說要悍然突破它,必定會引發嚴峻結果的。
隻聽高拱深惡痛絕道:“值此蜩螗沸羹、國事危難之際,當事者本當有所建立、儘力為大明尋一條前程的!但是稍為更變,便招致言官肆口參之。朝廷以言路地點,又不能不加以包容。成果半途中梗,終究一事無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