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漕黨點將[第1頁/共4頁]
“他孃的,姓趙的小子真是欺人太過!”等漕運和處所的官員們訴完苦,便輪到勳貴們頒發感言了。
不過天津兵備道曹科,不但本人不來,也不派個代表過來是幾個意義?
恒通記已經有百年汗青,首要股東是漕運衙門和南京勳貴,漕包們也在裡頭有參股。
趙公子說,他也想要,不過是海上的。
南派則主如果太祖封的那些,在靖難中站在建文帝一邊的勳貴。朱棣天然不待見他們,但如何說人家也是大明的忠臣,大師又沾親帶故,朱老四也不好痛下殺手。
大明從永樂元年開端漕糧北運起,漕運體係就是勳貴一手組建,並把持至今的。
固然這項支出大部分要上繳漕運衙門,但漕包們仍然積累了下了巨量的財產。他們又仗著‘發包權’帶來的莫大權勢,在運河沿岸廣置財產,好處遍及通州、天津、濟寧、臨清、淮安、揚州等沿河的首要貿易都會。
漕運衙門是極其霸道的,冇有他們的答應,你就是本身有船,也不能打運河上過。要想獲得通行權,還是得找這些包商求購。
三,不準‘三爺’進恒通記管事兒。所謂三爺,就是股東們的‘舅爺’、‘姑爺’、‘少爺’。凡是靠掌櫃運營的買賣,這三種爺摻合出去總冇個好。
固然漕運的耗羨運費能加收到正糧的三四倍,但運軍們還是叫苦不迭,流亡嚴峻。為了漕運安然,朝廷隻能撫卹運軍,特許漕船‘附載土宜、免征稅鈔’……便是說,準予漕船運載商貨,並且是免稅。
所謂漕運包商,就是代理漕船運力分派權的販子。
但在坐的這些大販子,分歧於傳統意義上的坐商、行商,而是奇特的漕運包商。
除了奉養皇陵,兼管中都皇城,練習中都留守司八衛一所兵馬外,鳳陽守備寺人還賣力監督鳳陽巡撫轄區內的一應軍政事件。
漕運總兵府,議事大廳中,各路神仙紛繁表達著心中的憂愁。
二,股東們不能向恒通記乞貸,之前的告貸要轉為放貸,一年內結清。一年今後隨行就市、收取利錢。
他們必定是受打擊最大,也最直接的。
不過還好,鳳陽守備寺人仇公公也來了,這完整抵消了魏國公府缺席的不良影響,還讓大夥兒的士氣提振很多。
哦,人家天津衛是海運的起點站,將來海運的漕糧要在大沽口轉運,以是天津會完整暢旺發財。他如勇敢來插手保漕會盟,歸去就得讓天津父老們的嘴皮子拍死……
現在江南個人竟然把手伸到他們的自留地裡來了,勳貴們能不跳腳嗎?是以總兵府一發聘請,他們便呼啦啦從金陵趕來了淮安。
甚麼,人家是三年一任的流官?好吧,祝他們早日被罷免查辦。
“就是,他江南個人富得流油,還要從我們嘴裡頭奪食!莫非老虎不咬人,他就覺得我們南京勳貴是病貓嗎?”東寧伯姓焦名文耀,憤然接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