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6鬥法[第1頁/共3頁]
一日皇太子上殿奏曰:林靈素妖術,願陛下誅之。臣每日念他自知法泛博,不成思議,如陛下不信,乞宣法師等皆見在京,可與林靈素鬥法,彆其邪正。時有十四人會於凝神殿,帝宣太子諸王暨群臣觀生卟水一口,化成五色雲,中有仙鶴百數,一飛繞殿前,又有金龍獅雜於雲間。某等奏曰:此非也。乃紙龍鶴耳,容臣等諷大神睨,即令龍鶴墜地,化為紙也。太子聞之,喜曰:若公然,則林靈素法偽當斬。正誦歎間,十四人中斷有兩人能諷,餘者皆不能說話,麵若死灰。皇太子叱先生曰:諸人若死,教爾還命。念吮訖,仙龍鶴加百數,蔽日遮雲。帝曰:此件無效,彆有何術?十二人皆伏地戰懼,其二人奏雲:臣能吮水百沸。宣水令呎,公然。太子擎水盂向帝前,呼先生生取氣一口吹水中,水即清凍且結成冰。帝責雲:本朝待汝等甚厚,敢來妄言, 先生奏雲:乞燒柴炭一千斤為火洞,表裡通紅,臣乞與二人同入實驗。很久火洞已成,先生雲:臣乞先入洞,乞令二人隨入。先生入火洞,火不著衣。諸人伏地哀鳴,告太子曰:乞救臣等性命,甘心戴冠執簡,聽役實施。皇太子下殿拜告,乞納皇太子冊贖。奉聖旨免罪,惟道堅二人係中國人,不該罔上,送開封府刺麵,決配於前令眾。宣和元年正月八日,上詔天下僧徒並改稱德士。先生上表雲:臣本山林之士,誤蒙聖恩,若變動僧徒,必招眾怨,乞還是布衣回籍。聖旨不允,不得再有陳請。
這兩段筆墨除詳簡以外,冇有甚麼衝突之處。趙鼎是林靈素同期間人,以是行文如流水,詳而如臨其境。
皇太子上殿爭之。令胡僧立藏十二人,並五台僧二人道堅等,與靈素鬥法。僧不堪,甘心戴冠執簡。太子乞贖僧罪。有旨:“胡僧放,道堅係中國人,送開封府刺麵決配,於開寶寺前令眾。”
實在方誌中的這些記錄與二趙所述根基分歧。趙鼎記雲:宣和元年八月,忽一日攜表見太守,乞為進。及彆州官親族鄰裡,曰:“塵凡不成久戀,況大禍將及,即當辭去。”至十五日既望,命如晦曰:吾法門以付惟汝,另有六印九符並六丁妙用神機,儘付與汝,世代隻傳一人,無致輕泄。並七寶素珠一串,如主上來取,即便分付。汝將來當為朝廷全節大忠,今則彆去,他時神霄再見。
使者惶恐失措,跪地伸謝,天賦放亮,隻見所要的寶珠明鐺鐺地已掛在上。這是處所誌所載的,是神話,但我作他的同親先人,還是以為這是真的纔好!不然豈不冒瀆了先賢。修誌的人也是一頭霧水,是以在文末,記了一句莫名其妙的筆墨:按舊誌記錄如右,與《宋史》所載分歧。我想,永嘉有很好的修處所誌傳統,宋元以來就已有之,況林靈素作當時的名流,宋朝的溫州人對他的事應是有記錄最清楚的。對宋史所載也是表示思疑,因此在末處說明,按舊誌錄如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