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殘詩續如妃三問,乾坤逆雪國大亂(二)[第1頁/共4頁]
“哎!”高迎春看完信後,喟歎一聲。道:“寄父啊寄父,現在之情勢已是非你我父子二人之所能擺佈啊。你在天京腹背受敵,可曾想過,迎春雖遠調戍邊,亦是半晌不得安寧啊!此地太守早前貪汙枉法,多行不義,民怨早已積重難返。”
他回身,望著一案的摺子,歎道:“自從迎春遠派於此,長江兩岸大小案件從未間斷,邊防混亂不堪。案案蹊蹺古怪,乃至於破案無門,導致民怨沸騰,城內城外、長江南北雞犬不寧。現在民意憤懣,倘若迎春稍有變更兵馬,恐怕天京未曾有所懲罰,長江南北已失矣!”
筆觸鋒利,勾畫扭轉;
“嗯。”如妃重重的點了點頭。
“好!好!”高迎春兩步上前,將信接了過來。
扯開信封,他讀了起來。
“貞一此言,未免有些公允了。”如妃一邊謹慎翼翼地幫永寧擦著汗水,一邊細細地咀嚼著永寧的話中意。
“快傳!!!”高迎春將手中的摺子放在案上,忙站起家來。
“好。”如妃也是破涕為笑,移步至案旁,為永寧研墨。
而到底這些年她不在永寧身邊的日子,永寧是結識了些子甚麼人,是經曆了些子甚麼事情。囚於皇宮的她,底子是一無所知的。
略作考慮,她接話道:“徒弟為人行事,的確照比凡人有異。智謀戰略,當世可謂無二;勇敢殺伐,亦是無人能及。可他費經心力、躬身儘瘁,不過是想推貞一你一舉榮登大寶,一統九州啊。徒弟浩繁門徒中,若論在乎與否,是無人可與貞一你相提並論的。昔日裡,他經常口邊唸叨著,九州以內,才謀聰明,唯你可承他的衣缽如此。其彆人,臨時非論。對你,徒弟能夠說是毫無儲存的。”
“嗬嗬嗬,”永寧聞言,麵上是笑意更深。回說:“姐姐果然是冰雪聰明。隻一眼,便瞭然了這詩中的玄機了。”
“不,曾。”如妃被這俄然的反問,問得反而是有些驚詫。
“姐姐,且在忍耐少量。無忌南歸之日,便是這神州易主之時了。到時候,管他甚麼宗家、表家、分炊,都得臣服於我裡家之下。”
“貞一。”鼻頭泛酸,如妃眼角湧起晶瑩。
“這詩,確是並非本宮所作。詩的前兩句,想來姐姐並不陌生,乃是徒弟平常時長吟唱之詩句。至於這後兩句,本宮這些年來,也隻見徒弟於酒醉後以酒水在案上草寫過一次罷了。再要說‘破心’此人,本宮就更是不知了。考慮再三,也是無從講求,許是徒弟甚麼未了的塵緣吧。不然,他這等固執之人,也不會連那提及的勇氣都未曾有。”
自說自話,永寧盯著圖上“北域”看了好久,眉心漸皺。
“當今聖上昏聵,寵任奸佞,罔顧忠良;一意孤行,專斷立儲;而反觀九州皇室旁枝,日漸富強昌隆;西疆北域各成權勢,皇權嚴肅日漸式微;大金莫拉呼爾氏與吐蕃曆代天師大喇嘛,向來窺覬中原好久,虎視眈眈,乘機待動。現在的九州,大要上看似就彷彿這幅江山圖一樣,平和一片;實則岌岌可危,埋冇在這子虛的平和之下,各方機謀爭鬥不休。倘若再無明君出世,滅番扛辱,一統江山。恐怕,九州之主旁落之光陰不遠矣!九州百姓磨難之光陰不遠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