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 寒門之才[第1頁/共4頁]
豪門後輩發矇不難,難在拜得先生持續教誨。故而,能夠在貢舉中出頭的,絕大多數都是世家或者官宦後輩。
王子獻悄無聲氣地在李徽身側坐下,打量著棋局的戰況。如果棋力相差無幾的國手,一局棋或許須得斷斷續續下好些天,方能分出勝負;如果棋力強弱不均,則或許用不著一個時候便能結束對戰。何城的棋力比之杜先生天然另有不敷之處,但棋風非常妥當,棋盤上局勢有些膠著,一時之間很難分出高低來。
及至深夜,王子獻方將該問的不該問的都問完了,笑得格外暖和:“夜色已深,何郎君早些安息罷。明日我會帶著洛娘回家,過幾天邀何郎君去家中做客,算是向你稱謝。”既然是未婚的郎君與娘子,便不宜再多見麵了。作為兄長,該說的天然須得說明白。
“世代居於荊州。”何城回道,“荊楚之人,家中數代經商,家父長年在外馳驅,也非常不輕易。並且,貳心心念念便是改換門庭,但願我不必從商,通過讀書貢舉入仕。但荊州的那些名流都不肯收我這個豪門商家後輩,因而我隻能跟著發矇先生不竭插手各種文會,促進見聞。偶爾在文會上,也能聞聲名流們講十三經。到現在,也才斷斷續續讀完這些書罷了。”
王子獻又問了些細節之處,何城倒是知無不言言無不儘。他也曾經扣問過當時跟從父親的奴婢侍婢,得知了一些稍顯奇特之事:“在驛道上行走時,有幾批長安口音的部曲來回。有的入了山嶺,幾日之間就見了好幾次,還停下來問過他們是否見到一名十六七歲少年郎的行跡;有的則一起快馬去了荊州,厥後奴婢們又在荊州街頭遇見了他們,發明他們乘船逆流而下了……”
“實在不敢叨擾宋先生。”這位豪門少年郎拱了拱手,“因離家過分倉促,為免家中老父擔憂,明日長輩便籌算返程回籍。”
聰明人說話,格外風趣。坦開闊蕩地表示,不動聲色地迂迴,卻恰好令人生不出任何惡感之意。李徽彎起唇角:“據我所知,千錯萬錯,都是歹人之過。何郎君主動將王娘子送返來,已然算是一段恩典了,大可不必如此。”如果換了其他行商,王洛娘還不知會淪落到那邊去。該怨怪的唯有罔顧血脈親情出售mm的王子淩,何家郎主亦有錯誤,但何城所為足以沖淡這統統。
他們剛分開,李徽便去了大理寺忙公事,而宋先生則興沖沖地領著何城直奔慈恩寺而去。趁便,他還讓部曲廣發帖子,聘請一群老友在慈恩寺相聚。老先生們相聚,不過是對弈、吟詩作賦,彆的誇耀弟子罷了――
李徽發覺了他的目光,並且發明他雖更謹慎了幾分,眼神卻還是清正,舉止也並未產生任何竄改。盤桓在長安的豪門文士當然很多,但能具有這般心性氣度的後輩實在並未幾見,可謂是萬中無一也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