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九章 淮王舊事[第1頁/共4頁]
“不知大王與貴主查淮王殿下的脈案,是否是感覺此中有甚麼不對……”馮老太醫考慮著詞句,“當年安興長公主也曾大鬨過一陣,先帝與文德皇後親身讓尚藥局與太醫署驗看脈案與藥方,證明無誤。厥後那姚太醫還升了侍太醫,定然是冇甚麼錯誤的……”
“甚麼?”長寧公主的目光驀地間沉了下來,“這脈案,難不成是誰想看便都能看?!太醫署儲存往年宮中的脈案,隻為了保藏所用,你卻私行收受財帛,任人想看就看?!的確便是混賬!”
不過,宮中往年的很多脈案,卻都會移到太醫署儲存。畢竟尚藥局人手有限,且地點的處所也有限。當然,天子陛下的脈案有專人把守,無人膽敢翻看,不然必然會落得與圖謀不軌之輩不異的了局。至於皇後殿下、後宮諸妃以及眾宗室王的脈案,卻一定能看管得那般嚴格了。故而,這位老太醫極有能夠靠此收受了很多賄賂。
這位姚太醫的醫術明顯不錯,年青時寫的脈案便能獲得佛醫與道醫們的分歧認同,定然不成能等閒出甚麼誤診之類的不對。但是,他卻接二連三獲咎了不該獲咎的人,品階一降再降,厥後竟放逐去了嶺南――
李徽雙眸驀地一縮:“他們喚的醫者,是奉禦或者侍太醫?!”以是,才輪到了僅僅隻是直長的姚太醫,去給染風寒重症的淮王診斷!
看管脈案的太醫已是垂老邁矣,傳聞在此處待了三十餘年。他似是冇推測新安郡王竟有此問,一時反應不過來,撫著銀色長鬚,渾濁的雙目轉了轉,佯作死力回想半晌,方道:“老朽猶記得,當年淮王殿下剛病逝的時候,安興長公主幾近每日都會過來看他的脈案,還曾學過一陣醫書。而後,便再也冇有人過來了。”
尚藥局以奉禦職位最高,是專門為賢人診治的太醫,品階為正五品下。這可謂是醫者所能封的最高官職了。奉禦之下是侍太醫,從六品上;而侍太醫之下便是直長,正七品上;直長之下又有司醫,正八品下。太醫署的最高官職太醫令僅僅隻是從七品下,太醫丞與醫監為從八品下,醫正僅僅是從九品下罷了。
馮老太醫悄悄地瞄了這位年青的郡王一眼,俄然悄悄咳了一聲,似是想引發他的重視。
次日,李徽便藉著給杜皇後問安的名義入宮,與長寧公主一同開端動手查證淮王之事。果不其然,太醫署內所見的脈案記錄得非常詳細,儲存得也極其完整,十幾年內,請脈幾近從未斷過。緊跟著他們的太醫亦表示,按照脈案來看,淮王是風寒入體,衰弱數日以後轉急症而亡。脈案與藥方對症,並無遺漏之處,但急症來勢洶洶,終是病入膏肓。
李徽與長寧公主對視一眼,冷靜地將淮王病逝前數旬日的脈案都記了下來。他們當然不會輕信一名低階太醫的判定,或許當年賣力的醫者確切誤診了呢?又或許此人學藝不精,瞧不出此中的蹊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