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新安郡王見聞錄 - 第一百九十三章 初入官場

第一百九十三章 初入官場[第1頁/共4頁]

韋縣令笑得肉顫顫的,竟親身領著他去見縣丞。縣丞姓陳,傳聞是豪門出身,與韋縣令很有些麵和心分歧之意。對於一樣是世家後輩的王子獻,他的神情可謂冷酷,彷彿非常看不上,又彷彿有種奧妙的隔閡之感。不過,看在韋縣令的麵子上,他到底還是對付地誇獎了幾句,禮數也非常殷勤。

因而,當王子獻來到萬年縣縣廨以後,便碰到了極其熱忱的上峰與同僚。縣令姓韋,傳聞是京兆韋氏出身,與弘農郡公府的韋夫人是本家。這位韋縣令生得肥肥壯壯,態度非常馴良,口中三句話不離韋夫人與弘農郡公府,的確就像是將他當作自家長輩似的。

至於“致遠”二字,遵循宋先生所說,當年他們第一回見麵的時候,他便已經想到了――毫不是隨口說的。

不提東宮舊人,這群新晉嬪妃中,仍以最早保舉入宮的周氏品階最高,已經榮升正二品的九嬪,稱周充媛。雖說充媛不過是位列九嬪末等,離為首的張昭儀尚差得很遠。但張昭儀育有蜀王,母憑子貴,而她至今不過是侍了幾次寢罷了。如果今後有孕,豈不是轉眼間便能往上升,乃至於封妃了?

太極宮中的這些事,斷斷續續地傳播到了宮外。除了某些故意人,以及滿心巴望繁華繁華之輩以外,天朝貴胄們的餬口到底離平常百姓過分悠遠。長安城中的絕大部分人並不非常體貼宮中究竟產生了甚麼事,那些嬪妃又是如何爭奇鬥豔、公開裡相互奪寵,他們僅僅隻是安安生生地過著屬於本身的餬口罷了。

在周充媛以後的,便是從秀士升為正四品美人的楊八娘了。她脾氣溫雅,又不失嬌憨之處,渾身都帶著世家少女的靈氣。並且,她每日不辭辛苦地去安仁殿給杜皇後問安,很善於討杜皇後歡心。傳聞連長寧公主與永安公主都與她非常靠近。而她的堂姊楊賢妃對她也非常不錯,姊妹二人常常親熱地把臂同遊禦花圃。

王子獻是國朝最年青的甲第狀頭,吏部關試亦是頭名,在京中名聲赫赫。同時,他又是賢人極其看重的少年郎,為了替他謀個職缺,賢人乃嫡親身與吏部尚書提了兩句。具有如此聖寵,吏部尚書天然不敢怠慢,讓考功郎中將長安縣與萬年縣上高低下的職缺細心看了又看,這纔給他騰出個合適的位置。

萬年縣的縣尉們目睹著功曹升任,調入京兆府其他上等縣去做了縣令,天然對功曹留下的職缺虎視眈眈。其他五位縣尉使儘了各種手腕,戶曹終究如願以償換成了功曹,剩下四位天然緊盯著戶曹的職缺不肯放。卻不想從天而降一名堂堂的甲第狀頭,將戶曹縣尉的職缺摘了去。

不過用了一日,王子獻便將萬年縣近幾年的戶曹賬務文書都看了一遍。前一任戶曹趙縣尉倒也非常失職儘責,固然賬務中有些許不明之處,但也都僅僅隻是末節罷了。不過,王子獻還是特地抱著有題目的賬務文書去尋了他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