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4章 老友[第1頁/共4頁]
如此幾日,跟著洛陽氣候越來越熱,劉歆病情減輕,醫者對他壽命的預期,已經從“初秋”,收縮到了“隆冬”。
鄭興還算有點知己,麵對詔令,隻免冠頓首:“此舉有違師徒之義,興萬不能念。”
“王巨君,汝怎還冇死。”
劉歆博學與經術賽過揚雄,文章則不如他,但也是天下排號前三的筆桿子,評價起來天然很有底氣。但他的攻訐集合在章句典故上,對各篇實際的內容,卻避而不談。
劉歆本籍的故鄉是楚地彭城,長大成人的故裡是長安,但是他精力上的故裡,和大多數漢儒一樣,實在洛陽。
王莽本覺得又要像在樊崇麵前一樣,遭第五倫一頓批鬥,而西來洛陽的一起上,第五倫的諷刺與冷嘲,他也聽夠了,聞言頓時驚詫,明天這太陽打西邊出來了?
等二人吵得口乾舌燥時,記錄的人換了一批,室外又響起了一陣清脆的掌聲。
劉歆自嘲道:“吾父但願肅除外戚以固漢室,而我卻被片葉蒙了雙目,攀附於汝,成果是開門而揖盜,汝想做的不是周公,而是虞舜……”
他們都是大儒,吵起架來引經據典,乃至罵戰非常煩複,且誰也壓服不料誰。
但留在書齋,就能好麼?看看揚雄吧,癡情文章,不問政事,終究還不是被王莽底下的小人給逼死了!
“汝騙了天下人,也騙了我。”
言罷,第五倫才與微顫著過來,要與本身相見說話的劉歆再作揖,放和緩了語氣:“劉公,久違了。”
但劉歆卻不吃這一套,隻嘲笑道:“孟子有言,愛彆人而得不到彆人靠近,便應深思本身仁愛是否充足;治人而不得其治,便應反問本身才乾是否充足;凡是所行未能獲得預期之效,都應反求諸己,故《詩》有言,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劉歆站起家來,指著王莽道:“錯在不該助汝顛覆漢家!”
對劉歆,王莽有無窮的肝火,不止因劉歆籌劃了顛覆他統治的詭計,更因為,二人年青時便誌同道合,商定要一起開創新的期間。比及他們終究把握權力,草創新朝時,劉歆也參與運營,設想政策。
眼看劉歆竟對“叛變”他們的奇蹟毫無慚愧之心,王莽隻握緊了鳩杖。
“劉子駿,當真是越活越不濟,汝乃寧守父女小情、族姓小忠,而忘天下大道乎?”
“王巨君,汝隻怪世人謀逆、叛變,是否應先求諸己過?想想汝究竟鑄下了多麼大錯?才惹得眾叛親離?”
但統統,畢竟是錯付了。
劉歆編撰完山海經後,對神仙方術興趣稠密,常常搞些神神叨叨的事,或設土龍求雨,或煉丹以求長命,而現在,他倒是對滅亡不再順從,淡淡地說道:“能死在洛陽,倒也不錯。”
……
“劉歆是有大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