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司理一部第四百七十章先行出招,敲山震虎[第1頁/共3頁]
山濤取出驅山鐸,信手一晃,三山五嶽真形圖立時轉動起來,射出了一道黃光,印在了鈞旨之上。五路神接過以後,天然不敢怠慢,趕緊雙手捧過,而後化作一道無形清風,飛速消逝於南邊天涯。
“爾等速速前去普陀山觀音菩薩處傳旨,詔其馬上前來朝覲本帝,與本帝一起,巡查南海諸國百姓!”說話同時,山濤以目光表示文曲星軍比乾,比乾是做慣了這等事情的,天然瞭然,立即遵循山濤之意,寫好了一分鈞旨,交由山濤,加蓋璽印。
本帝敲山震虎,其如何應之,本帝雖有幾番考較,但在其未脫手之前,實難端的肯定,心機不免有幾分踟躇。不過事到現在,倒是不得不當機立斷了!”
或許觀音菩薩於南海當中的氣力算不得強,但是山濤覺得,她的手腕必然是高深非常,故而心中分外謹慎。於山濤心中,對南海是既想要放在明麵對陣征討,又不肯意如此為之,分外衝突。
這時,天機星君也插口道,“非僅如此,帝君路程如果快些,那觀音菩薩如果在接了帝君鈞旨,來得稍慢,便是一個大不敬之罪啊!”
現在,天機星君盧昌於文曲星軍比乾,儘皆在山濤帝輦兩側隨邑,故而山濤便向二人問策。“眼下南海嶽府一應如常,彆無涓滴動靜,我等參議之應變大計無處可施,兩位星君可有何妙法應對?”
山濤固然早聞四海當中,北海為妖孽占有之地,西海為靈寶躲藏之所,東海為散仙隱修之處,多神仙妖魔來往其間,唯有南海則為凡夫俗子堆積之地。但正所謂耳聞不如目睹,本日見得萬千钜艦大船來往諸島之間,方纔完整信賴。而與此相對的,他的“正職”事情,天然也更加沉重了。
山濤的語氣固然輕柔暖和,但跟著言語,山濤的麵色愈發沉凝,目光也垂垂淩厲,驀地間,山濤喝道,“五路神安在?”
自道門三教封神以後,西天佛門順勢而起,皆三教而彰自家教義,自道門投奔佛門者比比皆是,然唯有這觀音菩薩最受信重。即便是那於天宮當中執掌天兵的托塔李天王李靖,以及坐鎮地府翠雲宮的地藏王菩薩,也稍有不及。既有此果,焉無起因?
這時,文曲星君比乾笑著道,“帝君此招一出,算是將費事臨時踢給那觀音了。眼下我們倒是需求從速趕路,我有些迫不及待,想要看看那號稱大慈大悲的觀音菩薩治下的諸方國土,是否較之西、海兩海要好上很多!
掃尾諸事,因為已然經曆過了北海嶽府,故而算得上是輕車熟路,不到一日工夫,統統便已然完整。歇息了一夜以後,山濤一行再度踏上巡行天下的路程,分開碧波,一起向南,向南海而去。
山濤神念所及,那浩繁島嶼之上,城池錯落,人丁富強。並且非是於西、北兩海當中所見的“異人”。小島之上,自成一國,大島之上國度林立,相互之間,亦紛爭不休,與大陸之上亞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