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從鐵門到睹貨邏國[第1頁/共6頁]
摩咄也笑了:“莫不法師的故鄉也有如許的路?”
再往前去,地形更險,兩旁石壁峻峭險要,色黑如鐵,高插雲天,刀劈斧砍普通,無人敢攀,一條蜿蜒盤曲的山路,一麵倚著峭壁,一麵對著深穀,直通關門,讓民氣驚。也難怪西突厥汗國將其視為西界,羯霜那國也以此為屏,果然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這是睹貨邏舊地一個較大的國度,據於大蔥嶺當中,國王是突厥人,境內另有一個不大的沙磧,一條大河自東向西穿越其間——這便是阿姆河。此河源起帕米爾高原,自東向西流,展轉千裡,流向鹹海,始終不涸。
阿克多點頭道:“法師說得當然不錯,隻是這些日子露宿在外,好輕易得了這麼個遮風蔽雨的好地點,若再不睡得舒暢點兒,豈不虐待了本身?”
告彆了熱忱的寺僧,玄奘與他的步隊持續向前,他們出了呾蜜國,策馬往東行進,順次顛末赤鄂衍那國、忽露摩國、愉漫國、鞠和衍那國、鑊沙國、珂咄羅國,達到拘謎陀國。
再取彆的幾部看,也是如此。
“如此說來,我們跟著法師,也能沾些光了。”摩咄笑道。
“弟子猜想,那關門定在山頂險要之處。”阿克多說。
“這就是吐火羅筆墨。”玄奘道。
想想也不奇特,在這峰巒堆疊的群山之間,最早呈現並逐步貫穿的當然是水道——那便是佛經中常常提到的恒河、信度河、赫爾曼德河、阿姆河、徙多河……循著這些滋長並哺養了文明的大河上溯,終究都能夠在蔥嶺高原的千山萬壑間找到宗源,找到每一條最不起眼的溪流。
世人站在山顛之上往下看,隻見山穀中霧靄成煙,深不見底,山間有一條懸空的棧道,寬不過尺許,棧道邊上竟無繩索相欄,隻要一個挨一個的木橛釘在崖壁上。
一個兵士衝他們一笑:“我們這個鐵門關但是這片高原地帶最險要的關塞了!南來北往的商客都要從這兒顛末,以是,這裡一貫是兵家必爭之地。法師您看這山,天生鐵質,故而彆名鐵山。山上多有絕壁峭壁,易守難攻得很呐!”
沿阿姆河的北岸逆流而下,門路變得平坦起來,玄奘與世人策馬急奔,不久就達到呾蜜國。
如許一想,心中本能地對這座號稱“萬山之祖”的大蔥嶺產生出一種濃濃的敬佩之情。
一行人相扶相攜,翻山越嶺,不知過了多少難關,終究有一天,阿克多指著火線屏風般的山嶽喊了起來:“法師快看,那邊定是鐵門關了!”
兩名突厥兵士上前攔住了他們:“你們是甚麼人?”
再往前去,便是阿克多所說的,被稱作“黑豹之口”的深穀了。
玄奘簡樸地向他們解釋了鍼灸的道理,本地人仍然弄不明白,隻當是神佛護佑,個個佩服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