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 苗民起義(二)--機會[第1頁/共3頁]
見此,石柳鄧也稍稍對勁。
這對叛逆兵來講,但是個天大的好動靜。石柳鄧他們常居南邊,天然曉得瘴氣的短長。就是他們這些本地人,也常常因瘴氣而死。更彆說福康安這類土生土長的北方人。
說實話,若不是教主特彆交代,他是毫不會帶這麼多義民的。且就算要帶,他也隻帶年青力壯的男丁,或是少量壯婦。哪像現在,男女老幼,一個不差。
察看了好久,他都冇見到清軍的身影,頓時有些奇特。畢竟這一起行來,清軍都緊咬不放。現在他們停在這兒半天了,清軍不成能冇趕來。
兵器設備上,很多義兵用的是木頭削尖的長矛,或是上山劈柴的砍刀。固然白蓮教教主江夏也送來一批兵器,有火槍、有鐵戈、有長矛,但清國管得太嚴,荊楚之地又在本地,大明能運出去的兵器未幾。江夏也不成能都給他們。
當下紅水河東南二十裡,慶遠府東蘭州隘洞鎮牛洞坡。這是州內第二岑嶺,海拔1209米,是鳳凰山的支脈。
站在坡地邊沿,舉起大明產的望遠鏡,看向紅水河邊。隻見那邊的義民正有條不紊的過河。雖停頓遲緩,但次序井然。
而叛逆兵的石柳鄧等人,在叛逆之前,不過是一個個種地的莊稼漢。那裡經曆過甚麼戰事。每天圍著一畝三分地,都冇出過遠門。這遠見,天然比不上福康安他們。
如果把統統義民都算做叛逆兵,也隻要八萬多人,仍差了清軍一兩成。
這兩比擬較起來,實在不同太大。
但一想到這些光陰,福康安、和琳帶領雄師數次圍追堵截,石柳鄧又不免心驚肉跳。幸虧這些險境,都被教主派來的使者一一化解!
回到營帳,剛想把這動靜說給使者大人聽。卻不想使者大人正和吳八月、吳半生、吳廷舉等人圍在一起,指著桌上放大版的黔桂輿圖,切磋著當前情勢。
本來,方纔有探子來報。清軍大將福康安,突發惡疾,在行軍途中病倒。緊追不捨的清軍,才停下腳步。目前福康安的軍隊,就停在了桂黔交界的荔波-環江一帶。據埋伏在清軍的教民流露,雲貴總督福康安彷彿是染了瘴氣,才病倒的。
想到這,貳內心就升起一陣擔憂。恐怕清軍又使甚麼出其不料的狡計!
此時坡頂,灰撲撲的營帳聳峙在最中間。四周圍滿了鑒戒的義兵,個個包著臟臟的藍頭巾,精氣神兒還不錯。
畢竟這些老強大童,不但不會兵戈,還耗損口糧。那體力,也比不上凡人。帶上他們,路程被拖得極慢。但是使者大人說了,統統情願跟義兵走的義民,都必須帶上。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不能棄他們不顧。
對於使者的話,他不敢不聽。畢竟使者傳達的是教主的意義,他不敢違背。並且一起上,也多虧了使者的指導,不然他們早被清軍圍・殲。更何況,教主也說過,多帶鄉民,能夠增加他們的朝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