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七章 金丹為基琴劍起[第2頁/共3頁]
“琴”在明朝前期全真教高道們的思惟中,是令人清心寡慾、惹人得道成仙的東西,也是一個超然絕俗的審美意象。而張三豐在《一掃光道情十二首》中卻流暴露對“琴”的否定,他說:“一掃光,照見靈,朝遊暮宿小巧亭。醒也寧,睡也寧,春來無處不青青,達聰不聽有絃琴,明目須讀無字經。毋恍忽,毋窈冥,常寧常靜常惺惺。”“達聰”是相對於普通之“聰”的大聰、至聰。張三豐以為“達聰”之人是不聽“有絃琴”的。本來,他對“琴”的否定,並非否定“琴”,他所否定的是“有弦之琴”而去尋求那“無弦之琴”。
早服還丹無世情,琴心三疊道初成。
沿貢水而上,待尋得一處喧鬨之地時已是戌時一刻。飛身而上,端坐於一江邊巨石處,以炁蘊指,春鶯出穀勢順勢而起,悠然之音立時蕩於一裡周遭以內。
“嗬,”李國平輕笑道:“這小子這是作何,罷,落子落子,由他去。”連連催促福伯。
再如呂祖那天遁劍法“雲重天將雨,錚爾劍有聲”所指便是待性功以後,天賦一炁得意,以元神鑄劍,以天賦一炁溫養,方得道劍之基,道劍,乃元神之劍,心劍也。
非論這丹道仙術性命雙修,又或是這道器樂曲形神俱妙,均是為入於天賦有為之境。大象無形,大音希聲,虛空粉碎,神升太清。
李國平與福伯正於李宅池邊石亭內對弈,卻見李煦寧乍現於前,立即將其喚住。
長江素靜,夜瀟瀟、天如玉案冰潔。秀色氤氳寥象廓,極目瑕琳光攝。獨坐頤神,簾幃光透,顯出小巧雪。凝然澄湛,太虛一點通徹。
神飛兩翼遨遊,蟾宮殿裡,夜宿瓊枝歇。得遇真筌無損益,永受真人提挈。功行雙全,金童玉詔,受命寥陽闕。玉霄宮裡,永排仙位列舉。
一曲畢,李煦寧舉頭而望,一輸明月,昭昭無著。皓然三界外,似百鍊、青銅鏡濯。
(未完待續。)
李煦寧自其屋內取了一老木製伏羲古琴,負於身背,回身出屋。待至院內,奉告李國平、福伯二人不必等待其便閃身而去。
“老爺子,福爺爺。”李煦寧與二人打一號召,並未逗留,獨自竄入樓內。
大道者,殊途同歸。既是如此,不如......李煦寧雙目愈發透亮,似要將那夜幕儘數遣散。當即炁隨指行,複興仙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