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生計[第1頁/共4頁]
嚴清怡心知肚明,趕緊道:“我手裡另有些銀錢,充足阿昊這兩三年破鈔,趁便也讓阿昊跟著學寫字,今後有了差事總得會寫自個兒名字。”
大美剛三歲,恰是鬨人的時候。
倒是一起在昇仙橋旁擺攤的大勇。
嚴清怡壓下心頭討厭,接過薛氏煮好的艾葉茶,恭恭敬敬地倒滿一盅,含笑端到嚴其華麵前,“爹喝茶消消暑氣……剛聽曹嬸子說衙門招人學武,讓阿昊也去吧,冇準還能被選中當差。”
再者,家中不差這二十文。
嚴其華在外頭嘗過野趣,回家又被薛氏殷勤服侍,內心頗鎮靜,稍考慮便承諾了,“行是行,可每年二十文,並且鋪子裡冇人幫手,進項怕要少了。”
飯後,嚴清怡幫薛氏清算好碗筷,開口道:“我想去文廟街看看,挑些質地好的布頭。”
那根醃製的黃瓜則是專門給嚴清怡籌辦的。
薛氏看著他的背影點頭笑笑,“大老爺們有幾個愛潔淨,能本身洗衣裳的,何況還是個半大小子……聽你曹嬸子說,衙門裡招募十一二歲的小子去學武,每人每年二十文束脩,學上三年如果出息得好,就能在衙門裡尋個差事。她籌算春季收完莊稼讓大勇去跟著學,你說要不要阿昊也去?”
母女倆有說有笑地走到文廟街,買了一摞碎布頭、兩縷各色絲線、十幾支式樣最簡樸的木簪,又買了三隻肉包子和四隻素包子。
嚴清怡慎重道:“阿昊,姐跟你說,男人漢大丈夫,首要的就是身直影正光亮磊落,事無不成對人言……特彆對待女子,如果喜好就先有個名分,不管為妻還是為妾,事前要說在前頭,切不成行這類雞鳴狗盜之事。”
嚴清怡心火蹭蹭往上躥,深吸口氣強壓住,溫聲問嚴青昊,“為甚麼不奉告娘?你是怕捱揍,還是不想讓娘悲傷?”
街坊鄰居都說嚴清怡得了財神爺喜愛,一串玉蘭花,一籃馬齒莧都能賣到十幾文錢。雖說她時不時給家裡添置東西,可一年算下來起碼能攢上百文。她擺攤三年多,估摸著有半吊錢了。
“都有,”嚴青昊孔殷地答覆,又彌補,“更擔憂娘活力,如果娘氣壞身子,家裡就冇人管了。”
嚴其華啜兩口茶,瞧著嚴清怡俏生生的小模樣,笑了,“就依你。”
嚴青昊目光閃動,“隔壁鋪子的吳大叔請爹吃酒,爹就不返來了。”
薛氏推讓,“不消,我不要,你留著賣去。”
可都是過了明路的。
嚴清怡淡淡道:“樹上杏子都光了,冇彆的可賣。”
薛氏自是猜不到嚴其華籌算,含笑擁戴道:“你爹說得對,粗重活兒讓他倆乾,你幫我縫補綴補,過不兩個月就入秋,還得早點把冬衣預備起來。”
午後炎陽透過杏樹枝葉暉映下來,嚴清怡的臉被映得斑班駁駁,目光卻和順喧鬨,有一種讓人安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