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二章天下大亂[第1頁/共4頁]
王恭敗亡後,劉牢之代替了王恭督兗、青、冀、幽、並、徐、揚七州及晉陵的軍務,成為北府軍的統領,但是朝庭並未授他刺史之職,劉牢之以輔國將軍(三品)領軍。
“提及來盤龍山這片基業是楊安玄所予,五弟還在其麾下聽用。”胡朝道:“胡家勢弱,要想投機得等水落石出再行動,不然本身難保,繁華不過是落花流水。”
北府軍平叛是派謝琰領兵還是劉牢之,司馬元顯躊躇不決,從名譽上講,謝琰是謝安之子,曾單獨領軍插手過淝水之戰,官至尚書右仆射,劉牢之遠不能及。但劉牢之是北府驍將,統軍平叛要強過謝琰。
“桓刺史打敗殷仲堪和楊佺期,陣容正盛,不成強抑,不如臨時承諾,以安其心。”
孫恩在上虞招兵買馬,三日便聚得五千人,孫恩隨後率眾攻打會會稽郡山陰,山陰乃郡治地點。
事關朝庭安危,司馬家屬的身家性命,父子倆拋開嫌隙,商討出兵平叛之事。要曉得孫恩以征東將軍的名義向天子上疏,請誅殺司馬道子父子,為叔父孫泰報仇。
胡彰狠惡地咳了數聲,接過水喝了兩口,喘氣隧道:“你臨時封閉塢堡,讓族人避進山來,看看風聲再說。”
司馬元顯心亂如麻,本來用張法順的分化之計讓殷、楊、桓互鬥,哪知殷、楊無能,等閒就敗在桓玄手中,早曉得就不該割四郡給江州。
新蔡王司馬崇、吳海內史桓謙、義興太守魏隱棄城逃脫;“會稽謝鍼、吳郡陸瓌、吳興丘尪、義也許允之、臨海周冑、永嘉張永及東陽、新安等凡八郡,一時俱起,殺長吏以應之,旬日當中,眾數十萬”。
司馬元顯歎道:“說來講去,還是中軍不強,受製於外鎮。”
剛回到府邸書房,司馬元顯就迫不急待地向身邊地謀士張法順抱怨道:“殷仲堪真是無能之輩,楊佺期妄稱百戰驍將,徒讓桓玄坐大,真是死不足辜。”
天子司馬德宗身材不適,冇有臨朝,會稽王司馬道子按例冇有呈現。錄尚書事司馬元顯和琅琊王司馬德文一左一右坐於禦案兩側,聽大臣七嘴八舌地群情。
…………
司馬元顯眼一亮,笑道:“郗刺史此議甚好。”
司馬元顯驅車來到會稽王府,司馬道子也得知三吳兵變之事,正籌辦叫司馬元顯扣問。
“不錯,彆忘了當年桓大司馬就是手握荊、江兵馬。”
孫恩亦聽過“不若柳絮因風起”的秩聞,冇有侵犯她,放謝道蘊回會稽老宅,束縛亂兵不成衝犯。
皇甫敷不廢吹灰之力篡奪了襄陽城,派人告訴南陽屬縣各安職守,等候朝庭的旨意。
“……吳興太守謝邈、永嘉太守司馬逸、嘉興公顧胤、南康公謝明 慧、黃門郎謝衝、黃門郎張琨、中書郎孔道為亂民所殺……戮及嬰孩,死者十七八……”
其妻謝道蘊得知丈夫和兒子皆死,心存死誌,抽刀出府,殺數人被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