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揚鋒漢起 - 第六百零一章蓄勢待機
翻页 夜间

第六百零一章蓄勢待機[第1頁/共4頁]

賀朗得知拓跋嗣的旨意後,感受拓跋嗣仍把用兵的重心放在北燕身上,一麵與嵇拔商談,一麵請劉裕先調派造船工匠前去魏國,以示誠意,催促魏國早日出兵。

目光炯炯地看向世人,劉裕開口道:“守江必守淮,淮南之地決不容失。愚決意從東莞城召回懷慎,讓他駐守壽春,與彭城劉遵考合力抵抗司兗雍軍,乘機攻打汝陰、汝南、譙郡。”

「注(1):《晉書》用壽春,《資治通鑒》用壽陽,看輿圖應當是指同一個處所--安徽省淮南市,而不是山西省晉中市。淝水是淮河支流,應與合肥的肥字同源。

謝家海船的利潤是以降了三成,謝晦對楊安玄恨之入骨。

想到這裡,劉裕忍不住輕歎道:“道和若在,定能為愚解憂。”

拓跋嗣回到平城,賀朗再度請魏主出兵南下。此次攻燕終究因軍糧不敷而告終,魏境糧食歉收,拓跋嗣命令魏國農夫每戶納糧五十石,分儲於定州、相州和冀州。

五兵尚書鄭鮮之看過拍杆能力以後大喜,命令船場在五丈長的船艦上皆安裝拍杆,命人繪畫好船隻圖形,親筆描述拍杆能力,送於江陵的劉裕。

壽春是南北必爭之地,南上為樊籬、北下是咽喉,守住壽春可保淮南之地無憂。劉懷肅八千兵馬有三千輕騎,有他坐鎮壽春不消再擔憂雍軍入胸腹之地,保住芍陂屯田。

謝晦笑道:“愚族中與林邑互市,稱林邑本年大熟,林邑國主常率兵寇日南、九真、九德等諸郡,殺傷甚眾。主公何不命交州刺史杜慧度南征林邑,揚我國威。”

宋軍船艦有很多繳自盧循,當初徐道覆造船高大,與劉毅、何無忌的水戰中占有上風。劉裕以為高大的船艦在水戰中占有上風,今後宋軍船隻都造得高大。

自從張裕在海上大敗以後,海船前去魏國、燕國、高句麗、百濟等國做海貿經常被雍軍船隻反對,淺顯客商會被放行,但若被髮明是朝廷的船隻就會連船帶人帶貨劫走,這段時候朝廷派出的海船都避開北青州,繞道百濟、高句麗再前去魏國。

王修道:“軍情司探明楊安玄命令不準糧食過江,是想以糧為戰,激發江南動亂。主公可命農夫種些菜蔬,減少糧食耗損。”

劉裕模糊感受不對,雖說棉花製成的冬衣可讓將士們安穩過冬,但棉花、棉布的代價如此高,必將勾引很多人棄糧種棉。據軍情司稟報,那些門閥世族有的竟然拿出半數地步來種棉。

謝晦見劉裕半天無語,上前輕語道:“淮南乃國之糧倉,不容有失,主公需早派良將前去鎮守。”

世人點頭,謝晦道:“雍軍將芍陂一帶百姓擄往汝陰,劉中領軍從東莞南下之時可將本地百姓遷往芍陂一帶充分淮南。”

這些門閥世家的地步固然不消征稅,但種出來的糧食除了儲存外便要流向集市,如果地步用來種棉,那麼必將冇有多餘的糧食流向市場,難怪徐羨之來信奉告本年的糧價上漲得短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