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端午結緣[第1頁/共4頁]
徐邈點點頭,道:“是東林寺慧弘遠師所製的五淨心茶嗎,老夫在道場寺咀嚼過一次,莫非碧春茶也是散茶?”
瓦棺寺外旅客如織,畫壁麵前更是人隱士海,畫中維摩詰清臒消癭、神態逼真,正在說法,人們虔誠對著維摩詰的畫像叩拜。
蒲月處於春夏之交,氣候溫潤多變,蚊蠅輕易滋長,古時醫療技術差,人易抱病,故以蒲月五日為惡日。
慧靜大師笑道:“老衲收到慧遠師兄寄來的手劄和五淨心茶,在信中師兄提及楊施主,說施主身具佛根。方纔聽沙彌稟報,說施主寫下‘勿使惹灰塵’的偈語,果如慧遠師兄所言。施主若能遁入佛門,必能昌大佛門。”
棕葉裹黍米煮之,狀似尖角,故名角黍,與後代的棕子已相差無己。
楊安玄品茶不語,心中卻想著“坐、請坐、請上坐;茶、敬茶、敬香茶”的故事,不知本身此時到了哪個境地。
楊安玄細細打量著徐邈,這位父執邊幅清臒,穿著樸實,神情嚴厲,看上去不好打交道。
慧靜大師口誦佛號道:“有此心不管削髮在家,推行當得善果。”
楊安玄忙站起家,行禮道:“見過慧靜大師。”
張鋒端來事前用昌蒲草泡好的蒲酒,讓楊安玄飲下避瘟解毒。
慧靜看過以後,讚道:“楊施主悟性極高,可惜不肯入我佛門。法嚴,你派個小沙彌謹慎關照,不要被風雨或報酬破壞。”
千餘年時候未竄改的風俗讓楊安玄感到親熱,仿如冥冥間讓他與後代多了種聯絡,難以割捨。
“慧弘遠師,但是東林寺的慧弘遠師?”法嚴訝聲問道。
楊安玄聽徐邈足足經驗了一柱香工夫,唯有不竭地點頭稱是。
張鋒叫道:“小蘭姐姐,另有仆。”
一刻鐘後,楊安玄帶著“好學不輟”四個字,略感失落地分開了徐府。
楊安玄笑道:“大師,愚六根未儘,俗緣未了,偶然削髮。不過愚不會健忘師尊教誨,此生當謹言慎行、積德積善、扶貧助弱。”
苗蘭帶著丁蓉、石草用五彩絲編成日月、星鬥、鳥獸地形狀,係在世人地胳膊上。
張鋒笑道:“仆見許娘子掛好艾草後就去了灶下,應當已經煮了些。”
有宿世穿越的經曆,楊安玄對神佛充滿敬意,合十道:“請大師指導。”
放下茶,徐邈問了問楊佺期的環境,話風一轉,道:“前幾日天子在西堂設席,老夫有幸插手。期間奏《送彆》曲,王給事中還唱了半首《問月》,聽聞都是賢侄你所做?”
“不錯,碧春茶是郗刺史所定名。愚將碧春茶帶到東林寺請慧弘遠師品鑒,慧弘遠師問過製茶之法,方有五淨心茶。”
慧靜低眉,輕誦佛號。
閒談當中,楊安玄得知法嚴是竺法汰的弟子,寂然起敬道:“法汰大師講《放光般若經》,天子親臨聽講,貴爵公卿畢集,愚生也晚,不逢盛事,憾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