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九章風月繁華[第1頁/共4頁]
一旁的曾安大急,主公如何寫纏綿之詞挑動杏娘,趕緊大聲咳嗽,提示楊安玄失態。世人齊齊望向杏娘,冇想到這半老徐娘竟然得了弘農郡公喜愛,若能被楊安玄支出房中,今後一步登天。
楊安玄本無挑動之意,隻是腦中閃過帶杏字的詩詞,這首詞跳入腦中,便順手寫下。
楊安玄笑道:“江湖故交,不必多禮,杏娘風味如舊,可喜可賀。”
世人紛繁上前敬酒,楊安玄起家舉杯道:“愚與諸君是同窗,本日相聚隻敘同窗之誼,不必拘束。”
之前雍州是百戰之地,民不聊生,現在雍州富庶超越三吳,襄陽西市、北裡天下聞名,孔教、梵學昌隆,彷彿是片樂土。
縣令雖隻要六品,但倒是百裡侯,比起京中六品被人喝斥稱心很多。
楊安玄透過舷窗打量著麵前繁華,比起十年前彷彿還要熱烈三分,產生在建康的風波涓滴冇有驚擾到秦淮河上的好夢。
杏孃的話讓楊安玄想起徐旋留下的信,信中韋淑成心將淑蘭院移往襄陽,跟著北裡的呈現,襄陽成為時髦的發源地,如許既有楊安玄照顧又不愁新曲,分身其美。
楊安玄帶著幾分醉意起家笑道:“杏娘,且拿紙筆來,當為你寫上一曲新詞。”
楊安玄等人坐著畫舫在河中穿行,河中舟楫穿越、畫船畢集。熏香、脂粉香、酒香稠濁著絃歌、嬌唱、笑語在秦淮河上空紙醉金迷的浮華。
大廳內數十名女娘齊身盈盈拜倒,嬌呼道:“恭迎弘農郡公。”
陶平、甘越等人入仕已有多年,感受升遷艱钜,與同窗相聚時免不了牢騷滿腹,就有人提及兩人當年與楊安玄乾係不錯,鼓動他們何不前去襄陽找個前程。
楊安玄得意地笑笑,穿越十餘年,本身已經潛移默化地竄改了這個天下。
在經曆過桓玄篡位、劉裕掠取建康,都城彷彿也變得不太安然,兩人在一起時又開端議論是否要前去襄陽。
自成為雍州刺史後,楊安玄有力顧及京口淑蘭院。苗蘭得知楊安玄結婚後,與北府軍校尉陳堅結婚,婚後不再拋頭露麵唱曲。至於胡原,早在兩年前便已娶妻生子,運營著京口的兩家麪館。
人同此心,楊安玄還在進京的途中,與他在國子監瞭解的同窗紛繁托陶平、甘越向楊安玄謀個差使,現在楊安玄名為雍兗刺史,明眼人皆知司州、梁州也是他說了算,謀個郡守不易,但要做個主簿、縣令還不是一句話。
客歲三月,堂兄陶淵明被召為建武將軍劉敬宣參軍,玄月任彭澤令,十一月作《歸去來兮辭》,解印去官歸隱。家屬的希冀轉落到陶平身上,這讓本來縱情聲色的陶平感遭到了壓力,前去襄陽的心機果斷起來。
杏娘嬌聲道:“徹夜怡秋樓專迎玄郎君。小娘子們,且歌舞起來,這位但是詞曲大師楊郎君,奴當年就是得玄郎君幾句指導,方有本日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