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因功而變[第1頁/共4頁]
所謂正邪,實在不過是站的態度分歧,隻要本身懷著為民之心,便落個佞臣之名又如何,再說史乘向來都是勝利者所書。
王恭見楊安玄神情鬱鬱,道:“有功不能不賞。巡江所剿除江賊逐水雁,賞錢一萬,粟米百石,至於軍功,本官上奏請朝庭後再行決計。”
從大堂出來,劉衷有些心灰意冷,楊安玄勸道:“來日方長,先把王刺史給的犒賞領歸去,讓弟兄們歡暢歡暢。”
王恭警悟地看向盧壯,莫非是會稽王司馬道子的意義。他在都城時就聽到有人向會稽王建議淘汰外鎮的兵權,兩艘船百餘人事小,但其背後的影響卻深遠。
…………
原想著王刺史對本身不乏好感,直言相求先籌集起一隻百餘人的船隊,今後仰仗剿除江賊逐步強大,起碼能達到練兵的目標。
司馬道子不缺財物,本身隻需寫封儘忠信,趁便寫首吹噓詩便可。拍馬詩好辦,倒是這封儘忠信要費些考慮。
身為前將軍、青袞刺史,王恭還都督兗、青、冀、幽、並、徐及揚州之晉陵諸軍事,北府軍歸其掌控,手中海軍近萬人,大劃子隻超越千隻,百餘人、兩艘劃子底子不算甚麼。
盧壯一行八人,楊安玄、劉衷、王琨、何邵安排了職司,剩下的馬勝、趙強、雲澤便都被塞進了判司所,四小我乾坐著將茶水喝淡。
楊安玄躬身道:“確實無疑,下官還擒獲了三名賊人,此中有逐水雁的頭領伍亮。”
楊安玄和劉衷連袂前來求見,盧壯冇好氣隧道:“如何,楊侍讀,才兩天就在都水監呆不下去了,想回判司所陪本官喝茶嗎?”
要製衡會稽王,需合殷仲堪、郗恢等人之力,荊州殷仲堪不通武事,受製於桓家,如果楊佺期能幫手殷仲堪,既能拉攏楊家,又能對抗桓玄,還能強大盟友加強氣力,可謂一舉三得。
淡月透窗而入,王恭負手望著窗外月色,如有所思。
再過兩日的壽誕,本身便在偏殿請這些近臣聽曲,大夥熱烈一番,也算孤報酬他們的辛苦了。
盧壯笑道:“為保障江上客船安然,王刺史何妨變通一二,從海軍中調撥些人手暫歸楊安玄統轄。”
“楊、劉兩人不負所托,到任三日便剿除為禍十餘年的江上悍賊逐水雁,擒賊首伍亮在內三人,燒死三十七人,立下軍功。”
路窮則變,楊安玄劍眉一跳,既然王恭這條路走不通,本身乾脆從會稽王身上想想體例,若能以朝庭的名義下旨,王恭也不能不從。
刺史大堂內等待了一刻鐘,盧壯耐住性子冇有拂袖而去,比及小吏傳喚,才怒哼一聲大搖大擺地上了堂。
夜已深,楊安玄孤坐在書房中,想著苦衷:本身來京口除了暫避王國寶的毒害外,還想著交友京口的英豪,白日見到了劉裕,算是初見效果了。
何邵默不出聲地接過報告,依言將那日楊安玄所說“深恐誤了會稽王的交代”的話添上,又將楊安玄剿除逐水雁的顛末臚陳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