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洛陽風雨[第1頁/共4頁]
絲巾悄悄地拭去楊安玄嘴角的藥漬,袁氏將藥碗遞給身邊的侍女。
“孝子,”楊佺期重重地一拍案幾,罵道:“死了才費心。”
楊安玄心中升出暖意,這幾天母親袁氏衣不解帶地關照本身,五妹楊湫嘰咕不斷,腦中很多資訊都是被小丫頭的唸叨喚醒。
長裙飄移,董氏來到佛龕前燃起三根香,拜了三拜,輕聲祝禱道:“佛祖保佑我兒安遠平安然安,順利秉承家業。”
此身楊安玄打獵時馬失前蹄落入絕壁,被他鳩占鵲巢。楊安玄嘴角暴露苦笑,王謝以後,將軍之子,算是占了副好軀殼。
城門上遍及著箭痕,訴說著烽火舊事,箭樓矗立,俯視火線,飛簷劃破長空,有如蒼鷹展翅。幾叢野草在牆體的坑窪處固執地發展,迎著陽光。
太守府大堂,世人已經商討了一個多時候,加強防衛、戰後撫卹、奏報朝庭,諸事龐大。
屋中間一張矮榻,榻上躺著個少年,身上蓋著青衾,麵色發赤,時不時地抽搐幾下,口中含混不清地嘟囔著甚麼。
端起桌上的陶碗飲了口漿湯,楊佺期潤了潤喉,怠倦隧道:“各司其職吧,不成懶惰,時候不早,都散了吧。大哥,請隨我來。”
想起楊家定品大恨,楊佺期眉頭更加舒展。因過江太晚,定品僅為四品,父親交戰平生屢立軍功,以粱州刺史而終;本身坐鎮洛陽,屢敗胡兵,得授龍驤將軍,實希冀能仰仗軍功再上一層樓,助楊家晉身上品,一場兵敗恐怕讓數年辛苦付諸流水。
榻前矮墩上坐著個灰袍老者,微閉雙目,一手撚鬚,一手切在少年郎的寸口脈上,埋頭診脈。
一名端倪清秀的女童端坐在幾前,聚精會神地彈箏,曲聲清脆素雅,動聽動聽。
袁氏出身汝南袁家,楊家與袁家是世交,袁紹兄弟在亂世中敗亡,汝南袁氏式微了,但楊袁兩家間的聯婚未斷。
“楊安深喜文厭武、難成大事,楊安玄是個紈絝、隻知玩樂,唯有我兒安遠肖父,楊家的家業將來定會由他來秉承。”董氏喃喃語道。
楊佺期出身弘農楊氏,年青時便在軍府任職,為人沉毅果勇,屢立軍功,太元十四年以廣威將軍、河南太守戍守洛陽,與前秦兵馬多次交兵,累戰皆捷,進號龍驤將軍。
火線兵戈,火線賦稅,衙署內一片繁忙。前衙後宅,後宅當中亦不平靜。
淡青色紗帳,眸子轉動,見一名婦人坐在中間低頭抹淚,麵龐蕉萃,彷彿很熟諳。另一側傳來驚呼聲:“娘,哥展開眼了。”
街寬十三丈,一主兩輔三道,可並行二十輛馬車,街道兩側曾遍及衙署和寺廟,店鋪鱗次櫛比,商賈雲集,是洛陽最繁華的大道,繁庶非常。
楊湫才八歲,儘力地踮起腳尖,將手中的米糕送到楊安玄麵前,道:“哥,你吃嗎?”
可惜永嘉之亂時弘農楊家並未隨皇室南渡,婚姻官吏錯過機會,遭到門閥架空按捺,論品時僅定為四品,淪為次等世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