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楊家將 - 第八回 建忠議取接天關 大遼出兵救晉陽

第八回 建忠議取接天關 大遼出兵救晉陽[第1頁/共4頁]

又過了數日,讚遣人緝探關前動靜,回報:“關上守愈堅毅,人馬不能近。”讚越憂愁。忽報:“營外有一老卒,要見將軍。”讚令喚入。老卒至帳前曰:“聞將軍攻此關不下,特來獻策,以成將軍一大功勞。”讚驚詫曰:“汝有何計,以取此關?當保奏天子,不失汝之繁華。”卒曰:“此關陣勢極高,故名接天關。守將陸亮方,不過是一勇之夫,打擊亦易。內有王文輔之,此人智謀宏遠,用兵得術,若使恪守不出,則將軍之眾,雖守一年,亦隻如此。將軍不知山後有一小徑,雖是崎嶇,實隻此路可入,倒是李至公把截。若將軍遣人問之藉此而過,直至河東北境,但然無阻。”

守軍報入帳中,李太公與二子商討曰:“宋兵來戰,何故退之?”李信曰:“彼眾我寡,難以力敵,可遣人於接天關期約,令其來助,方可議戰。”太公依其言,即遣人徑詣前關知會。陸亮方與王文議曰:“宋師過不得此關,從背路進犯,倘或彼處不保,則我關亦危矣,君當率兵亟往救之。”王文曰:“將軍所見極是,小將願行。”即引津兵三千,前來三鎮關互助。李太公得王文來到,不堪之喜,因與商討迎敵。王文曰:“平地之地,利於急戰。公宜死守此關,吾與公子合兵破之。”太公開其言。

動靜傳入河東,劉鈞聞之,亟集文武商討。丁貴進曰:“宋師遠來,糧草費竭,寧能久駐乎?陛下一麵遣人於大遼蕭太後處,乞出兵以厄宋之糧道;一麵集結軍馬,為戰守之計。”劉鈞從其議,遣人齎書前去大遼求救;一邊分遣諸軍,嚴設戰具以待。

卻說絛州守將張公瑾,聽知宋兵取了接天關,驚奇整天,不知為計。牙將劉炳進曰:“兵法雲:‘多算則勝,少算不堪。’況無算乎?今宋師勢如山嶽,長驅而來,前之堅毅關隘,已被攻破。何況絳州平低之城,健卒扳堞可登,且稀有之兵,焉能抗敵?不如投降,以救生靈之厄。”公瑾然其議,即遣劉炳到宋軍中納降。

呼延讚奏知太宗,太宗曰:“不戰而降,是知時勢者也,可允其請。”讚得旨,次日,軍馬抵絳州城下。公瑾開門迎候。太宗車駕入城中,安撫百姓,命令前鋒呼延讚、高懷德等,合兵打擊河東。讚等受命,順次而進。不提。

遼將耶律沙與敵烈議曰:“宋兵以急戰為利,初來其必將銳。我與君阻橫山澗而佈陣,待其兵渡將半,出師掩之,敵將可擒矣。”敵烈曰:“不然,若使仇敵先渡,我眾瞥見其勢,皆有怯誌也;正宜先其勢而逆之,能夠勝利。”即率所部渡水來迎。

卻說來兵攻陷澤州以後,於翌日進抵接天關。守將陸亮方乃與王文商討曰:“宋師長驅而來,當何計以退之?”文曰:“關隘險固,隻可死守,待宋師糧儘,一鼓可破矣。”亮方然其言,遂按兵不出。宋前鋒呼延讚屯紮關下,令部下急攻。關上亂放弓矢木石之類,軍士不能近前。讚無計可施,與李建忠議曰:“陸亮方死守此關,將以何計取之?”建忠曰:“關勢傷害,難以卒下,若急攻之,徒傷軍士無益。為今之計,莫若撤圍而待,乘有可取之機,然掉隊兵,庶不徒費軍功也。”讚沉吟半晌,退入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