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記憶中的故宮禦花園[第1頁/共4頁]
北京故宮禦花圃
禦花圃位於北京故宮中軸線的最北端,在坤寧宮火線,明朝稱為“宮後苑”,清朝稱禦花圃。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年),今後曾有增修,現仍儲存初建時的根基格式。園中很多殿宇和樹石,都是十五世紀明朝遺物。禦花圃原為帝王後妃歇息、遊賞而建,但也有祭奠、保養、藏書、讀書等用處。明朝永樂十五年(1417)始建,十八年建成,名為“宮後苑”。清雍正朝起,稱“禦花圃”。位於紫禁城中軸線的北端,正南有坤寧門同後三宮相連,擺佈分設瓊苑東門、瓊苑西門,可通東西六宮;北麵是集福門、延和門、承光門圍合的牌坊坊門和順貞門,正對著紫禁城最北界的神武門。
《三大特性》《禦花圃-三大特性》禦花圃三大特性其一,修建佈局對稱而不機器,伸展而不零散。以欽安殿為中間,兩邊均衡地安插各式修建近20座,不管是依牆而建還是亭台獨立,均小巧新奇,疏密合度。此中以浮碧亭和澄瑞亭、萬春亭和千秋亭最具特性。兩對亭子東西對稱擺列,浮碧和澄瑞為高出於水池之上的方亭,朝南一側伸出抱廈;萬春亭和千秋亭為上圓下方、四周出抱廈、構成十字形平麵的多角亭,表現了“天圓處所”的傳統看法。兩座對亭外型纖巧娟秀,為禦花圃增色很多。其二,園中奇石羅布,佳木碧綠,其古柏藤蘿,皆數百年物,將花圃裝點得情味盎然。園內現存古樹160餘株,漫衍園內各處,又安排各色山石盆景,千奇百怪。如絳雪軒前擺放的一段木化石做成的盆景,乍看似一段久經曝曬的朽木,敲之卻鏗然有聲,確為石質,尤顯珍fanwen.wenku1.com貴。其三,彩石路麵,古樸新奇。園內甬路均以分歧色彩的卵石,經心鋪砌而成,構成900餘幅分歧的圖案,有人物、花草、風景、戲劇、典故等,沿路撫玩,妙趣無窮。《紫禁城禦花圃的名石》紫禁城禦花圃的名石》(曉濱按:)北京故宮是明清兩代的皇宮,舊稱紫禁城,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是我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當代宮殿群,這裡不但彙集了天下最精彩的珍寶,同時,還集合了各地進獻的貴重奇石,僅故宮禦花圃、寧壽宮花圃、慈寧宮花圃、建福宮花圃中就有古撫玩石近百峰,這類征象在彆處禦苑中還未幾見。故宮北端的禦花圃,是明清兩代天子在紫禁城內製作的專門園林。據朱偰著《北京宮闕圖說》:“(禦花圃)其間奇石羅布,佳木蔥蘢,有古柏老藤,皆明朝遺物。”禦花圃中有明朝奇石五十餘峰。現將此中有代表性的彆離作以先容:1、拜月石在天一門前甬路西側,有一奇石,它以天然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