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9.14[第1頁/共7頁]
到了東漢明帝時,有一名水土工程專家叫王景,因管理河渠有功勞,獲得天子的犒賞,禮品中竟然有一部《山海經》。而東晉大墨客陶淵明平生不為五鬥米折腰,卻佩服於《山海經》,曾一口氣寫下《讀<山海經>十三首》詩,留傳至今。此中的第一首詩就表達出他讀《山海經》後歡愉鎮靜的情感和曉得天下的結果“俯仰終宇宙,不樂複何如。”
又東三百七十裡,曰杻(ni()陽之山,其陽多赤金1,其陰多白金2。有獸焉,其狀如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謠3,其名曰鹿蜀,佩之宜子孫。怪水出焉,而東流注於憲翼之水。此中多玄龜,其狀如龜而鳥首虺(hu!)尾4,其名曰旋龜,其音如判木,佩之不聾,可覺得底5。
【註釋】1金玉:這裡指未顛末提煉和磨製的天然金屬礦物和玉石。以下同此。2穀:即構樹,落葉喬木,長得很高大,適應性強。木料可做器具等用,而樹皮可作為桑皮紙的質料。3禺:傳說中的一種野獸,像獼猴而大一些,紅眼睛,長尾巴。4狌狌:傳說是一種長著人臉的野獸,也有說它就是猩猩的,並且它能曉得舊事,卻不能曉得將來。5育沛:不詳何物6瘕:中醫學指腹內結塊,即現在人所謂的蠱脹病。
【譯文】再往東三百裡,是座基山,山南陽麵盛產玉石,山北陰麵有很多奇特的樹木。山中有一種野獸,形狀像羊,長著九條尾巴和四隻耳朵,眼睛也長在背上,稱呼是猼訑,人穿戴上它的毛皮就會不產生驚駭心。山中另有一種禽鳥,形狀像雞卻長著三個腦袋、六隻眼睛、六隻腳、三隻翅膀,稱呼是■■,吃了它的肉就會令人不感到打盹。
【註釋】1棪木:一種喬木,結出的果實像蘋果,大要紅了便可吃。2水玉:古時也叫做水
又東三百裡,曰堂庭之山,多棪(y2n)木1,多白猿,多水玉2,多黃金3。
《山海經(全文註釋譯文)》(完整保藏版)
序言
【譯文】再往東三百七十裡,是杻陽山。山南麵盛產黃金,山北麵盛產白銀。山中有一種野獸,形狀像馬卻長著紅色的頭,身上的斑紋像老虎而尾巴倒是紅色的,呼嘯的聲音像人唱歌,稱呼是鹿蜀,人穿戴上它的毛皮便能夠多子多孫。怪水從這座山發源,然後向東流入憲翼水。水中有浩繁暗紅色的龜,形狀像淺顯烏龜卻長著鳥一樣的頭和蛇一樣的尾巴,稱呼是旋龜,叫聲像劈開木頭時收回的響聲,佩帶上它就能令人的耳朵不聾,還能夠治癒腳底老繭。
又東三百裡,[曰]柢(d!)山,多水,無草木。有魚焉,其狀如牛,陵居,蛇尾有翼,其羽在魼(q&)下1,其音如留牛2,其名曰鯥(l)),冬死而夏生3,食之無腫(zh%ng)疾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