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武俠仙俠 - 一名隱士的前半生 - 第五百九十五章 大道無形處

第五百九十五章 大道無形處[第1頁/共10頁]

問:在我的印象中,禪宗是中國最本土化的佛教,對中國文明影響龐大,其首要啟事是甚麼?

答:佛法的真諦不能用言語直接描述。但我能夠通過與彆的修法的比較來描述這個題目。從哲學上說,如果本體是零,要靠近本體,必須先達到一。因為熟諳的主體是心,也就是心必須先達到一的狀況。道家也附和製心一處、無事不辦。“萬法歸1、一歸那邊?”是禪宗的話頭,也是說心歸一體的意義。如果能夠用一句佛號使心歸一,那麼,見道的根本就有了。何況,耐久唸佛號和憶唸佛的形象,從密教的意義上說,在臨終的中陰身時就會受佛感到,靈體(如果存在的話)就會直接到達他的天下。

問:真有天界和天國嗎?

問:既然佛教中有如此之多的奧秘事件,那佛教為甚麼要反對偶像崇拜和科學?

再拿人舉例,你叫二娃,從小到多數叫二娃,但明天的你與十歲時的你大不不異了,物質上細胞上完整竄改了,即便dna冇竄改,也老是要死的,死去後,你還叫二娃。誰是這個二娃的本質?是你的名字?必定不是;是你的物質身材,也必定不是。那麼,另有一種能夠,是你的思惟。但是你的思惟從那裡來、到那裡去是隨時竄改的,並且塑造你思惟的是你受的教誨、你的經曆和你靈機一動的動機等,是極不牢固的,以是成果就是:你冇有本質。如果有,隻能叫“空”。當然,我們會商空這件事本身就是不對的,因為本質並不存在於說話當中。佛教給了我們但願,心能夠感受空。

本身的心就在那邊,隨時能夠竄改,這給了我們竄改運氣的龐大機遇,莫非這不是最大的自在嗎?我們要曉得,佛修行的動機是為了消弭煩惱,針對的目標是心。他在菩提樹下悟道後的第一句話:“奇哉,統統眾生皆有如來聰明德相,皆因妄圖流轉,不能證得”。以是,他所得的成果也是心,莫非這不是天下最輕易最直接的竄改運氣的體例嗎?

答: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答:確切有這個法門,並且佛經上也有提及,但因為這個法門對師承、戒律、工夫、心性的要求太高,初學者易入歧途,以是不等閒對外先容。現在,在深圳在美國有人號稱本身能夠公開傳授這個法門,行邪淫事,這是嚴峻犯戒,何況如許的人是打著佛教的燈號棍騙世人,是要受報應的。啟事很簡樸,這個法門是不答應公開傳授的。

問:傳聞密教中有男女雙修的法門,能夠先容嗎?

問:我還傳聞禪宗裡另有“不淨觀”、“白骨觀”等修法,那是如何回事?

答:一是與西藏社會的傳統有關,藏傳佛教是在拋棄苯教中產生的,不成製止地在佛教造像中遭到苯都鬼神形像的影響。二是與西藏群眾的需求相適應,在本地發財的農耕文明中,我們崇拜的是品德崇高的柔嫩的菩薩。在西藏卑劣的天然環境中,克服天然、保持人類儲存的力量型選手就更受人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