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七章 各有側重點[第1頁/共7頁]
“甚麼叫死工夫呢?說古人都叫看死話頭,前人是講究活話頭,這個死話頭是難辦的,因為我們民氣太活了,必然要用死話頭。真正的要在這個唸佛是誰高低點工夫,那是不虧損的,是會得真正受用的。”
“寫字一樣,你看會寫字的人,人家有工夫的人,隨便如何動,寫的就是都雅。我們冇有工夫的人,寫了多少年彎七彎八的字欠都雅,還費了好大的力,因為不熟呀,冇有奇妙,勤奮也是如此。要髮長遠心,我曉得這一法,真正的能使我們了存亡,這一法是實在不虛的,疇昔從佛到祖,曆代祖師都是這一法勝利的,那我們還能夠不可嗎?我們是佛弟子,應當信賴佛祖的話。我們就徑直的行去,不管它得力也好,不得力也好,一年不可二年,二年不可十年,十年不可三十年,此生不可再來生也能夠。平生不可再平生,生生若能不退,佛階決定可期。溈山祖師說:“有三生你若不退,決定開悟,決定能夠了存亡”。以是我們要髮長遠心,總有到家的一天。我這個工夫不求彆人,隻要求我本身,不時候刻保持它。”
我在北京家裡時,偶爾也學著妍子試著唸佛號,不過我當時是持六字大明咒,專門打坐時倒還記得起,人一起來,就把咒忘記了,可見,本身持咒的體例,到了關頭時候,就用不起來,不起感化了。
我問萬師兄有甚麼感受。“誠懇了”,他答覆我時,低著頭,看著本身的腳。
“以是要尋覓唸佛是誰這小我,要參唸佛是誰了,這也用了很大的力量才轉過來呀。冇有效過的人不曉得,彆看這一個字,這一個字要放到內心去,它的性子就分歧,你比方參唸佛是誰和參父母未生之前就分歧。你參父母未生之前如何是我的本來臉孔昏沉多,你初參唸佛是誰妄圖多昏沉少。因為本來臉孔的目字它是個底音,往下去的音,以是昏沉多妄圖少。阿誰誰字是上音,這不消心的人那裡會曉得呢?”
“甚麼意義呢?”
公然,下午,他的內容就更加詳細了。
某種意義上說,他這類自覺標信賴有點像科學。但是人家命好,碰到過三位賢人,當然有資格科學啊。
接著,他就提到我們最感興趣的虛老了。
本來,這就是我百思不得其解的,行住坐臥都是道,用飯拉屎都有禪。實在是很實際,很詳細的,不是甚麼大事理。我感覺,聽這老參法師的過來話,比我看十本書,獲得的實在知識還要多。
莫多想,就是乾。
那段汗青,我們都是傳聞過,或者在書上見過。但一個和尚來回想那一段汗青,我還是第一次聽到。
公然,分初勤奮與老勤奮的辨彆了。
我之前看過一些質料,說參禪要抱死一個話頭。如果你故意的話,就死在這個話頭的心上。這就是抓住繩索不放手,到時畢竟起感化的笨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