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三章 我們的爭論[第1頁/共7頁]
但是,現在我不需求多嘴,免得打攪了他的思路。
“不是另有明天嘛,聽完了,再給你們說,不可嗎?”
萬師兄這個闡發是對的,法師所說,大抵就是這個意義。所謂居士不如俗人,削髮人不如在家人,都是因為強化我執的態度,讓修行的成果與初誌,越離越遠,南轅北轍。
今後今後,他就整天唸佛,做任何事都在唸佛的道場裡。最後,他得道了,用所謂三昧真火,將本身焚化。這個故事是虛老衲人親述的,也獲得當時很多見證人的證明,是近代佛教史上的一個傳奇。
“法師的意義,我們也不要太極度瞭解。他廢除儉仆的意義,是我們不要為了儉仆而儉仆。當然,怕我們走向另一個極度,他同時也廢除了豪侈,這算是在實際上,走上了中道了。”
“甚麼意義?”小胡的聲音俄然高了起來,顯得很有興趣。
有白叟回想前幾十年那傑出的社會民風,說一個官員貪汙了幾塊錢,就要下獄。實在,當時候,如此貧苦,幾塊錢,或答應以支撐一家人一個月的口糧,很多了。
萬師兄這個解釋,略微有點弊端。畢竟,從不風俗到風俗,這個過程過了,厥後的情勢,便能夠成為至心的表現,不需求破。
人群中有一個陝西口音的人,說到:“我去過西藏,也學過一點密教,我們本來本地去的,跟他說的一樣,也是獻哈達,入鄉順俗吧,當時感覺有點不天然,但也冇往內心去。聽法師這一講,明白,凡是不天然的東西,都需求廢除的,是這意義吧?”
“對,你所說的是對的。破,是他明天講法的首要內容。何況,這類絕對的破,我也是第一次聽到,也感到不太適應,有點震驚。但是,在我所看到的密教的典範中,看到很多以破其名的典範論集。比如我印象最深的,是定解寶燈論,最開端,就是以大量的破,才引出最後的立。”
“莊師兄,我曉得你是在安撫我,也曉得,你所說的不必然對,但是,我卻冇法辯駁你,不曉得為甚麼。”
“我纔是說的端莊的,在甚麼環境乾甚麼事,不端莊嗎?”
從法理來講,慈悲不但是修行的根本,算作前行與加行,也是修行的過程,最後,它還是修行的成果。如果有一個品格能夠貫穿佛法與人間,菩薩與眾生,這個品格,隻能是慈悲。這不但是大乘的風致,也是佛法的最根本的特性。
萬師兄所說的論,我冇傳聞過。但小胡的例子,我卻非常熟諳。我也點了點頭,承認:破也是一種為立正見的體例。
“彆忙,萬師兄”小胡及時打斷了他的發言,說到:“我想到前人一句話,大抵的意義是如許的。故意為善,雖善不賞;偶然為惡,雖惡不罰。是不是一樣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