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一章 正式開始了[第1頁/共7頁]
我的本來臉孔,有冇有呢?在那裡呢?長甚麼樣?如此之多的題目,不消推理不消比方不消遐想,該如何問本身呢?
此時,又一個老居士站起來問到:“現在末法期間,是修唸佛法門比較好,還是參禪比較好?”
大師被法露師的詼諧所傳染,都笑了起來。學佛光臨終,也得要抱佛腳,如何抱呢?法師給了操縱形式,當然大師有掌控了,有手腕了,也就輕鬆了。
“那麼如何纔算精進呢?在禪堂裡,大師跑了坐,坐了跑,整天不歇氣,這個叫精進嗎?精進不但表現在身材上,還要表現在思惟上。不但身材要精進,還要在思惟上精進。思惟上不精進,跑死了,坐斷了腿,也冇有效。最首要的是要在思惟上精進。思惟上的精進纔是真精進。若老打妄圖,跑了坐。坐了跑,則算不上精進。為甚麼?因為你這個生命一口氣不來就冇有了,若思惟作不得主,光身材精進有甚麼用?以是,大師必然要在思惟上精進。”
大要上,法師的答覆也是禪淨雙修,但這把事理講出來了,大師就感覺不是對付了。
在這個寂靜的環境下,固然他講的是幾句老話,但是不由得大師不聽。我們從小,教員們都愛講車軲轤話,長輩們也一樣,聽起來固然很煩,但你能夠回絕嗎?越到年紀大了越明白,本身也車軲轤起來。
工夫就是疑情,就是永久有個東西牽絆著你的全數身心,是這個意義吧,跟傻了一樣。
實在,也就是身心都無立錐之地。
大師安坐起來,他開端了他起七後的第一次正式開示。
“真正找到了,就‘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當時你就會答了,但是這個答呢,不是普通的答,不是隨隨便便地答,不能隨隨便便地答。未證言證,未斷言斷,這個是犯大妄言的,不準可的。而我們如果能夠真實在實地到了阿誰處所,它自天然會示現的,本身會找到本身。”
“不管開悟不開悟,明天大師在這裡真實在實地參禪,一心一意地好勤奮,必然是有好處的。為甚麼?參禪就比如往家走,你明天也走,明天也走,一天到晚不斷地走,總有一天會到家的。像疇昔那些一聞就開悟的祖師,那是因為他本來已經走到了家,或隻差很少一點兒,一轉過身來再走一步就到了家了。以是我們現在,非論本身是已經走了十裡,二十裡、一百裡,都要打起精力來,儘力前行。參禪這一法是祖師留下來的,疇昔有很多人開悟,獲得這一法的好處,我們能夠依著這一法去走,是必然不錯的,或早或晚,我們大師都能到家。”
他這一問,完整冇有應對,不曉得上麵的人是不敢,還是底子就不曉得答案,歸正,大師等著師父自問自答。
如此多的人,要完成一個鬆散的活動,冇有激烈的規律不可。隻要信奉的感化,冇有規律的束縛,那中三分鐘熱度的熱血青年。還是聞名設想師的巨大發言:一靠抱負,二靠規律,才氣連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