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一章 又看見了她[第1頁/共7頁]
“這是前人說的。當代悟道的禪師,向來不直接說所悟之道,因為阿誰道,說不出來。”劉大哥說到。
如果說妍子向文大姐請教的,是打坐時的具表征象。那麼,我向劉大哥就教的,多是側重於哲學上的題目。一男一女,一虛一實,這也合適陰陽法例。
俄然,我麵前像被人猛擊了一下,閃出金星,妍子身邊,多了一小我,就是她!阿誰在翠華山吹口琴、讓我看到仙山聖境的大姐,阿誰在崇聖寺對我淺笑、讓我拋開妍子雲追她的人。她彷彿從雲海中飄來,也彷彿從這愣嚴塔邊俄然冒出來,慈愛地看著妍子,也彷彿對我淺笑。我俄然認識到,我得從速按快門,我連按了三下快門,來不及昂首,將相機設在連拍狀況,又連拍了一組相片,我想留下這奇特的刹時。
“那你再說說戒律。”妍子歡暢起來。
終究,這批旅客開端下山,上麵的旅客還冇上來,抓緊時候,讓妍站好位置,我盯著鏡頭,籌辦拍攝。
這裡是徐霞客喜好的處所,他曾經兩次登上此山,並撰寫了最早最權威的《雞足山誌》,他寫道“東日、西海、南雲、北雪、四當中,海內得其一,已為奇絕,而天柱峰一頂一萃天下之四觀,此不特首雞山,實首海內矣!”
好了,這是明天最大的收成,我終究曉得我應當看甚麼書了。
我產生了大疑問:“既然不成思議,那師徒之間如何傳承?悟道之人如何交換?是否悟道如何辨彆?如果冇有標準、冇有交換,那豈不是墜入哲學上的不成知論?”
妍子關於拜師的題目比較糾結。文大姐奉告她:“不是每個師父都合適你,你也分歧適統統師父。弟子找師父難,師父找弟子也難。以是,這得看緣分,當然,隻要你主動尋覓,緣分老是會到的。”
劉大哥笑了起來:“你這個疑問我也有過。先答覆你第一個題目,師徒之間如何傳承。既然師父冇法將本身的服從通過說話教給門徒,那麼門徒學甚麼?如何學?實在,統統佛法都不是師父傳給你的,而是你本身修到的。師父隻是指路人,走路的是你本身,師父固然達到了目標,但那隻是他小我的事,他不能揹著你一同達到,你隻要本身走到,纔看獲得終究的風景。所謂師父領進門,修行靠大家。師父給你一個拍門磚,但翻開門的,隻能是你本身。以是,師父不必奉告你終究的風景,隻教給你門路的方向。當然終究的風景如此泛博純潔,師父用說話也描述不出來。第二個題目,悟道之人如何交換。悟道之人交換的話語體係,是外人冇法明白的。舉例,兩位高僧的對話。甲說:問佛祖西來意。乙答:庭前柏樹籽。這是甚麼意義?隻要他兩人曉得。打個比方,比如我兩小我都到過天安門,我兩人如此對話。你說:牆上的油漆又變厚了。我答:但是門上的銅環還是舊的。冇到過的人聽了不知所雲,但我倆都到過,以是,我們很清楚對方的意義。如果一個外人問,你們在說啥?我們答覆我們在說天安門。彆人就問,天安門在那裡?詳細甚麼樣?你們所說的部位是甚麼特性?我們解釋不清楚,乃至我們畫個圖也冇法精確申明,對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