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 群情洶湧[第1頁/共3頁]
但是顧秉謙怕歸怕,該說的還是要說的,他一傳聞魏忠賢一下子要抓那麼多官員,真是急的像熱鍋上的螞蟻,本來國度就窮,如果再因為朝爭讓國政墮入停滯,各邊鎮的軍餉發不出來,漕運河工的銀子發不出來,那是要造反的,如果大明朝廷垮台了,他魏忠賢就是再有權力又能算的了甚麼呢?
能做到一鎮督撫之位的高官,又如何會是草包飯桶?(也有些靠乾係戶上位的草包,但那是天啟末年的事情了。)
“九千歲,這麼多人,可不能一起抓啊。”在顧秉謙京師內的府邸當中,魏忠賢正坐在顧秉謙的主位上,一張老臉陰沉著,煞氣橫生,看得顧秉謙心中惴惴,很有些謹慎翼翼的道。
在大明,因為一向實施以文禦武的根基國策,以是國度邊鎮軍隊的最高統領,常常是進士落第的文官,這些官員不但才調橫溢,並且兵馬純熟,巡牧邊陲,不容小覷。
“九千歲,這些人確是該死,但是拿下他們也無濟於事啊。”顧秉謙眼睛滴溜溜的一轉,轉而抬高聲音對魏忠賢道:“這麼多官員一下子全數抓了,必定是不實際的,我們一時也冇有那麼多說得疇古人手補這些個缺,何況內閣擺在那也不是完整吃乾飯的,他們如果再封駁一次聖旨,您這不還是白鬨?”
這四位大佬開口了,就算是貴為掌印寺人的魏忠賢也不敢攔著,到了這個層級的高官,在宮中眼線浩繁,弟子故吏遍天下,權勢龐大而極難應對,單挑一個都是傷筋動骨,何況四個一起上。
因而天啟親身禦筆唆使上奏的四位高官“內相德才,朕有明辨,爾等軍機,宜常自省”,意義是魏忠賢的事情,我本身能分出吵嘴對錯來,你們這些人身為國度軍機大臣,還是常常檢驗一下本身吧!
但顧秉謙就是再傻,他也曉得一件事情,那就是大明的中心財務,窮啊,窮得都要當褲子了,一個將近億萬人丁的龐大帝國,賬麵上僅存兩萬多兩白銀,如果哪天皇城宮殿出了甚麼題目,都不敷買一根柱子的!
但是出乎統統人料想的是,一貫對於朝政不管不問的,對待政務都是你們愛咋地咋地的天啟天子,這一次竟然出了奇的倔強。在天啟看來,朝堂上的事,他有自知之明,治國理政,絕對不是他這類半文盲無能的了的,以是在鬨出好幾次政令詞不達意,廣為嘲笑的事情以後,天啟也根基對朝政罷休。你們外廷的文臣都是進士落第,科舉考式千軍萬馬裡選出來的,由得你們去折騰吧。
固然為了拿下戶部這個首要的賦稅重地,閹黨找了個由頭,以辦理不力為名,把前任尚書吳甘中奪職。但是真正輪到顧秉謙這個禮部出身的來做戶部的堂官以後,戶部的出入賬冊更是搞成了一團亂麻。堂堂大明戶部尚書,財務部長,連帳本都看不明白,除了遼東軍餉為每年定額以外,其他的各項支出都是一筆胡塗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