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一品仵作 - 第二百四十九章 愛恨皆有因(上)

第二百四十九章 愛恨皆有因(上)[第1頁/共4頁]

他很少出府,偶有要事便會以與文人才子相聚為由去趟望山樓,他和蘭月便瞭解在望山樓裡。

因而,他熬著鍼灸的刺痛,並與外祖父相約瞞著他的身子日漸好轉的事,隻待有朝一日他能本身走出南院,給爹一個欣喜。這一瞞就是三年,終在那年爹生辰之日時,他走出南院,乘上一頂小轎到了花廳。

很多時候,他戀慕六弟,辯論好過點頭之情。

此曲乃前朝左相曲靖之所譜,曲靖之出身豪門,拜過士族門下,退隱後滿腹經綸無人識,遭過貶黜,當過知縣,平生起起伏伏,頗具傳奇色采。此曲恰是他遭貶黜時乘舟南下,在登上江南岸後眺望江北時所譜,當時他作了首《臨江賦》的詩,曲子是厥後所譜,其意境可聞遠彆江北的苦愁,可聞江風大浪淘洗民氣的暢快,可聞淘洗過後的豁然安靜,可聞爭流勇進的不平昂揚,整首琴曲激人逆流而上,乃文人學子們的至愛。

他為此難過了兩日,爹來南院看他時,他冇問是否是六弟的燒熱退了,爹纔來看他的,他隻問爹,六弟年幼,為何要對他發那雷霆之怒?但是因為爹看重學問?

就像當年一樣。

幼時的影象已恍惚,他隻記得那些日複一日的人和事,坐在暖榻前為他評脈的外祖父、遞來麵前的藥碗、黑苦的湯藥和滿屋的藥味兒。日子溫馨得無趣,唯有傍晚可盼。他記得西窗的窗台上擺著的花,記得紅霞染花枝的靜美,記得每日當時爹都會呈現在屋外,背襯朝霞,高大如天。

垂垂的,他懂了,從府裡人的眼裡,從朝中大臣們的眼裡曉得的。嫡庶有彆,從繼母進府的那一刻,從六弟出世的那一刻,他就不再是嫡公子。六弟身子安康,脾氣忠義,技藝超群,乃是人間豪傑兒郎,有人中龍鳳之姿,爹將希冀都放在六弟身上,教之嚴苛,盼他成龍,而另一個身子孱羸的兒子成不成器則乾係不重。

這話聽著是體貼他,實際上就是嫌他病得不是時候吧?

外祖父也說爹朝事繁忙,他若想見爹,身子好些了,可自去存候。

當時的爹合法盛年,當時的他身子不好,很少下榻,也從未出過南院,每日盼的就是從內裡來的人。每當傍晚,他便會看著窗台,乃至於現在想起幼時,仍記得窗台上的花,花依四時而換,冇換過幾次,府裡便添了喪事。

那一年,他七歲。

元廣雙目一睜,不知是驚還是怒,隻連連點頭,“好!好!你還記得那件事,你公然記恨上了爹。”

從那今後,除了每日忍著鍼灸之痛湯藥之苦,他開端苦讀詩書,想著如果學問好了,爹必能看重他。

他與她素未會麵,人間當真有人憑一曲便能解他的心機?

從那今後,她再冇來望山樓,他暗中探聽,得知她乃原上陵郡丞之女,閨名柳蘭月。柳家並非望族,三代人丁薄弱,上陵郡丞柳隻得蘭月一女,他病故後蘭月無所依托,隻得前來盛京投奔遠房親戚。哪知數年前盛都城裡發了一場瘟疫,柳家的那房親戚一家冇能逃過,都死了。蘭月隻得在外城租了間老宅,管事的一家見她此生安身有望,竟趁夜偷了她帶進京的金飾財帛跑了,她身邊隻留下個丫環,因無覺得生,這纔到望山樓裡賣藝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