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第1頁/共13頁]
五味子湯(《令媛》) 治傷燥咳唾中有血,牽引胸脅痛,皮膚乾枯。五味子(五分,研)桔梗 甘草 紫菀茸 續斷 竹茹 桑根皮(各一錢) 生地黃(二錢) 赤小豆(一撮即赤豆之細者)上九味,水煎空心折。《秘旨》加白蜜一匙。愚按∶赤豆易生扁豆五錢,囫圇不研,最能退熱補肺,但有寒熱來往忌之。去續斷、赤豆、地黃,加葳蕤、門冬、乾薑、細辛亦妙。
麻黃(六錢) 石膏(八錢) 甘草(二錢) 生薑(三錢) 大棗(五枚)水四杯,先煮麻黃至三杯,去沫,入諸藥煎八分服,日夜作三服。惡風者,加附子一錢。風水,加白朮三錢。
人蔘(一兩) 附子(五錢)水二杯半,煎八分服。此湯治腎氣脫。以人蔘換白朮,名術附湯,治脾氣脫。換黃 名,附湯,治衛氣脫;換當歸名歸附湯,治營氣脫。
汗出沾衣而色黃也。汗出入水,水邪悲傷;或汗出當風而至。汗與水皆屬水氣,因其入而內結,則鬱熱而黃,其脈沉而遲。外證身發熱,四肢頭麵腫,久不愈必致癰膿。
熟地 遠誌 山茱肉 巴戟天 石斛 石菖蒲 五味子 肉蓯蓉(洗) 肉桂 麥冬 附子茯苓(各三錢)加薄荷葉七葉,水二杯,煎八分服。此體例在輕煎,不令諸藥之味儘出。其性濃厚,以鎮諸逆;其氣味輕清,速走諸竅也。
因風而病水也。
大黃 羌活 枳殼(各三錢)水二杯,煎八分服。
暑症方
防風通聖散 治熱風卒中,外而經絡手足 ,內而臟腑二便閉塞,用此兩解之。較之三化湯較妥,亦為類中風實火治法。所用表藥,火鬱發之之義也;所用下藥,釜下抽薪之義也。
大順散 治陰暑,即畏熱貪涼之病。
麻黃附子湯麻黃(三錢) 炙草(二錢) 附子(一錢)水二杯,先煮麻黃至一杯半,去沫,入諸藥煎七分溫服,日作三服。此即麻黃附子甘草湯,分兩略異。即以溫經散寒之法,變成溫經利水之妙。
生薑瀉心湯黃連湯甘草瀉心湯半夏瀉心湯乾薑黃芩黃連人蔘湯濃樸生薑半夏甘草人蔘湯以上六方,俱見《傷寒論讀》。
甘草麻黃湯甘草(四錢) 麻黃(二錢)水二杯,先煮麻黃至一杯半,去沫,入甘草煮七分服。重覆汗出,不汗再服,慎風寒。
半夏 濃樸 茯苓(各三錢) 紫蘇葉(一錢)加生薑三片,水二杯,煎八分服。
生脈散 卻暑良方。
薯蕷丸 (《金匱》) 治虛癆諸不敷,民風百疾。
桂枝(五分,補表虛) 麻黃(去外寒) 黃 (實表益衛) 炙甘草(補脾) 白芍(安太陰)人蔘(益元氣而實表) 麥冬(補肺氣,各三分) 五味子(五粒安肺氣) 當歸(五分,和血養血)水煎,熱服。按此方以解表為止血,是東垣之巧思幸中,非有定識也。觀其每味自注藥性,俱悖聖經,便知其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