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麥熟[第2頁/共6頁]
若非他對楊行健、劉家兄弟的秘聞一清二楚,的確要思疑他們是否曾有夙怨了。不止這兩次軍議,幾近每一回的議事,他們的定見總不相和,總要辯論不休。楊行健說東,劉家兄弟就非要說西,並且還不是隨口胡說,相互都有各自的事理。兩方又都是讀書人,引經據典,言辭鋒利。嘲弄挖苦,火藥味極濃。
正合鄧舍之意。
他們兩方,一個說“洪公言道”,一個講“姚公言道”。鄧舍心中一動,往姚好古臉上看了看。姚好古神采不動,待楊行健、劉世澤的辯論告一段落,緩緩言道:“臣覺得,打遼西,不成取。我軍方得海東,正該韜光養晦,實不成強作出頭之鳥。”
乃立遼陽分省、朝鮮分省、南韓分省。
“你的勇武,朕素有耳聞,常常聽劉平章等人提及,他們對你無不讚不斷口。你對朝廷的忠心,朕也是曆曆在目。現在遼東與高麗已經安定了,你為甚麼不趁著囊括海東的餘威,奮發你勇往無前的鬥誌,提全軍虎賁,躍十萬鐵騎,一鼓作氣,南下腹裡,占取薊城?
陳虎的脾氣固然陰戾,為人卻不剛強。他思忖半晌,承認了姚好古目光見地的獨到,乾脆地放棄了打瀋陽的設法,改而同意支撐。
——
“月前,察罕腦兒一戰,主公對孛羅所部的戰力,應當已經有了一個大抵的體味。我海東即便傾儘儘力,怕也最多與他旗鼓相稱。何況韃子另有李察罕?察罕帖木兒兵威甚狠,陣容猶在孛羅之上。我軍如果輕舉妄動,海東必墮入不測的險境。
“山東有田豐、王士誠,他們是主,即便到時咱去援助,也隻能是客軍。海運糧草不便,軍隊的糧餉給養皆需得仰仗他們,或會受製於人,把握不了主動。與其如此,不如不去。是其三也。
薊城,即多數的古稱。戰國期間,是為燕國的都城。小明王的意義很明白,要求鄧舍兵南下,攻打多數。
“打瀋陽,臣覺得彷彿亦不成取。”
“是以,臣覺得,此事決不成為。”
趁便通過此舉,也即是順理成章地把南高麗完整兼併。
姚好古微微一笑,道:“臣有一策。”
是呀,該找個甚麼藉口插手山東呢?鄧舍但是才受了燕王的封號,轉過臉就去打本身人,算如何回事?
“臣見地陋劣,不敢先言。請陳大人言之。”
陳虎當仁不讓,他對姚好古還是有一點尊敬的,先客氣了兩句,道:“姚大人言之有理,正與臣之見不謀而合。我海東養精蓄銳兩個多月,單就臣之所部而言。將士無不求戰,欲提三尺青鋒,為主公再拓國土。”
聖旨的開端有這麼幾句:“年餘之間,你橫掃遼東,滅高麗一國,武功之盛,古亦罕聞。晉封燕王,實至名歸。遼東,燕之舊地;薊城,燕之舊都。本日封你為燕王,當然是你應得的名譽。但是若無薊城,卻不免馳名無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