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遊戲競技 - 易中天中華史:從春秋到戰國 - 第4章 禮壞樂崩

第4章 禮壞樂崩[第1頁/共13頁]

但是此事不幸被子產言中,楚國和晉國公然輪番來伐鄭,鄭國也隻好輪番與晉楚兩國締盟媾和。兩年後,國難未已,家難又起。子產的父親子國和鄭國的在朝,在內鬨中被亂黨殺死。子產聞訊,不慌不忙地安排好各項事情,然後帶兵平叛。鄭國國人,今後對子產刮目相看。[17]

公元前506年,吳王闔閭稱霸;

隻不過,三桓化公為私,

此戰的成果,是趙軍大獲全勝。因而趙鞅如釋重負地說:這下行了。因為第二輪淘汰賽的成果,必定是範氏和中行氏出局,剩下的隻是時候題目。但是趙鞅的一名部屬卻說,如何會行了呢?不是另有智伯嗎?[48]

這實在意味深長。

可惜此事《左傳》和《國語》一樣冇有記錄,是以勾踐這個真霸主,反倒比闔閭阿誰準霸主還可疑。實在這一點並無所謂。因為此時不但王權期間已經疇昔,就連霸權期間也進入序幕。即將開端的,是強權期間。勾踐之霸,乃一個期間的強弩之末。他的子孫無所作為,也不奇特。

公元前651年,齊桓公稱霸;

對此,子產的態度是不爭辯。他複書說:僑無能,不敢服從,也不敢不拜謝!

子產政改

孔子隻好打道回府。[40]

魯昭公死在外洋後,晉國的史官竟然頒發批評說,這有甚麼可大驚小怪!社稷的祭奠者並不必然就非得是某姓某族,君臣乾係也不會一成穩定。自古以來,就是如許嘛![35]

題目是這時的三桓,早已彷彿國中之國。叔孫氏的司馬便敵部下人說:我是家臣,不敢考慮甚麼國不國的。我隻問一句話,有季孫氏和冇季孫氏,哪種環境對我們家無益?世人都說,冇有季孫氏,就冇有叔孫氏。因而叔孫氏的親兵立馬去救季平子。孟孫氏的家臣瞥見叔孫氏軍旗招展,冇有半晌躊躇就殺了昭公派來的使者,也去救濟。三家聯手,昭公哪能對於?也隻能落荒而逃。

三家分晉

不過,吳國這顆冉冉升起又很快隕落的新星,當然可謂“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夜之間跳了龍門的越國一樣難逃一死。最後真正強大起來的,不是越,更不是吳,乃至不是晉,而是齊、秦、楚。[9]

但是子產不為所動。

二十五年後,也就是子產鑄刑鼎的前一年,三桓再次朋分了公室。他們把魯國的國有資產分紅四股,季孫氏得兩股,叔孫氏和孟孫氏各得一股,然後每家提成給國君,實在不過蠅頭小利。堂堂一國之君,幾近變成叫花子。[30]

齊景公終究開端感覺有題目。有一次,景公和晏嬰談天。景公說,寡人的宮室可謂美輪美奐,卻不曉得將來是誰的。晏嬰說,恐怕是田陳氏的吧?田陳氏固然冇有甚麼大的功德,但公眾對他們家的東風雨露,已經載歌載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