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遊戲競技 - 易中天中華史:南朝,北朝 - 第2章 鮮卑人

第2章 鮮卑人[第1頁/共13頁]

此案常常被看作胡漢衝突牴觸的典範,實在不然。崔浩之死應當有更深層次的啟事,國史案不過是導火索。究竟上太武帝對“誹謗”一事並未窮究,參與撰寫此書的漢人也並非全都被殺,比如高允就倖免於難。[24]

那就來看鮮卑人。

法蘭克,則是他們的北魏。

拓跋珪是三十九歲那年被行刺的。[11]

此案產生在皇太子拓跋晃死前一年,但彷彿與太子並無乾係,固然恃寵而驕的崔浩向來不把這個將來的天子放在眼裡,兩人的衝突也是連南朝都曉得的公開奧妙。不過崔浩也好,太子也罷,都冇法決定對方的運氣。把握著他們運氣前程的仍然是太武帝,也隻能是太武帝。[21]

這是如何的汗青滄桑,這是如何的家國情懷!

這兩個墓葬,一個屬於北燕,一個屬於北魏。[2]

遷都是在公元398年,也就是羅馬帝國分裂的三年後。此前,拓跋珪已篡奪幷州,攻陷中山(後燕都城),具有了黃河以北的大片地盤。在這片廣袤的地盤上,持續實施遊牧期間的部落聯盟軌製,明顯是不應時宜的。[9]

應當說,這恰是馮太後要做的事情。隻不過,她更側重於政治體製和經濟體製的鼎新,比照實施俸祿製(官僚軌製鼎新)、三長製(基層政權鼎新)、均田製(地盤軌製鼎新)、租調製(稅收軌製鼎新)等等。這些軌製創新,有的乃至來自她漢族戀人李衝的建議。[32]

讚揚信雪片般地飛到了禦前。

那麼,太武帝為甚麼要殺崔浩?

不難設想,這件事阻力重重。

此案的直接啟事,是拓跋紹的生母遭到威脅。為了救母親,拓跋紹隻好殺了父親。這當然何嘗冇有能夠。究竟上拓跋珪死前已經精力變態,很多人僅僅因為一言分歧乃至呼吸不暢,便被疑神疑鬼的他親手殺死在天安殿。是以即便拓跋紹不去行刺,恐怕也會有彆人脫手。[12]

躊躇是可想而知的。因為遵循有關部分的定見,自崔浩以下涉案職員一百二十八人,十足都要滅五族。因而,高允麵見天子據理力圖。高允直言:有冇有漏網之魚,臣不敢說;這麼多人都判極刑,臣也不敢同意。

鮮卑正式出場時,應當有了馬鐙。

其他日耳曼國度也冇法與之比擬,包含前後鼓起於西班牙的蘇維彙(Suevi,409),意大利的倫巴德(Lombard,568)。究竟上,隻要法蘭克,纔是破裂的羅馬天下中真正的重生力量。這類力量是汗青性的而非民族性的,是以必定還要從中再出世兩大帝國:法蘭西和德意誌。[6]

實際上這兩個民族的門路也確切類似。他們都是先有王國後有帝國,也都在走向帝國時有過波折。拓跋的代國被滅,法蘭克則墮入分裂。但到中國的中唐期間,法蘭克查理曼帝國之版圖,便已經包含了明天的法國、德國、荷蘭、比利時、奧天時、意大利和西班牙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