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註釋[第1頁/共14頁]

[11]見《新唐書·許敬宗傳》,《資治通鑒》卷一百九十九將此談吐繫於李績表態今後,故雲。

[13]據《舊唐書·高宗紀》,明崇儼被殺是在儀鳳四年蒲月壬午。五天以後太子李賢監國。六月辛亥改元調露。

[42]劉仁軌與武則天的乾係,請參看雷家驥《武則天傳》。

[1]以下所述武承嗣事,無另注者均見兩《唐書》之武承嗣傳。

[20]見兩《唐書》章懷太子李賢傳所附邠王守禮傳。

[41]見《舊唐書·中宗韋庶人傳》,《新唐書·諸帝公主傳》。安樂公主是唐中宗和韋皇後的小女兒,出世在中宗被廢以後遷往房陵的路上。當時李顯脫下衣服做她的繈褓,以是名叫裹兒。

[46]彷彿很少有人從這個角度去看裴炎,郭沫若更是認定裴炎本身想篡奪皇位,乃至控告裴炎不但與徐敬業勾搭同謀,並且李賢之死也是他的主使。這類說法不但毫無按照,並且邏輯不通。汗青如果也能夠如許研討,那就冇有學術可言。請參看胡戟《武則天本傳》及所引郭沫若文。

[40]這句話《舊唐書》無記錄,僅見於《新唐書》和《資治通鑒》。據彆史,駱賓王為了策反裴炎,曾編造民謠“一片火,兩片火,緋衣小兒當殿坐”,並解釋說:“緋衣”即裴,“一片火,兩片火”即炎,“小兒”即子隆(裴炎的字),“當殿坐”天然是當天子了,是以激起了裴炎的反心。又傳聞裴炎給徐敬業的信中隻要“青鵝”兩個字,被武則天猜出答案,是“十仲春(青),我自與(鵝)”,也就是裴炎將於十仲春在朝廷策動政變,以應揚州軍事。又據《新唐書》,裴炎的打算,本來是籌算趁武則天遊龍門時以兵執之,逼她交出政權。隻是因為天不作美,大雨不止,這個計齊截直冇法實施。這兩種說法都被司馬光采納,請參看《考異》。

[41]見《新唐書·李義府傳》,《資治通鑒》卷二百顯慶四年六月條。

[33]此案一樣撲朔迷離,以下本節所述無另注者均依《資治通鑒》卷二百顯慶四年四月至七月條。

[27]載初元年(690)七月,唐高宗和蕭淑妃的兩個兒子被苛吏周興誣告而死;八月,能夠形成威脅的李唐宗室十二人被殺。

[15]這一供詞,《舊唐書·狄仁傑傳》與《資治通鑒》大抵不異,《新唐書·狄仁傑傳》分歧,今從《舊唐書》。

[8]見《資治通鑒》卷二百七久視元年玄月條。

[13]比如《新唐書》便不但要有《則天武皇後紀》,還得有《則天武皇後傳》。

[41]兩《唐書》之則天皇後紀均稱李昭德任鳳閣侍郎在此事以後,今從《資治通鑒》卷二百四天授二年十月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