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零八回 心不死[第1頁/共3頁]
纔剛如許想,陽筱便又皺著眉點頭。陽筠如果孑然一身也就罷了,偏生了瑄哥兒,瑄哥兒更被立為世子。而魏國明顯不會等閒放過武承肅與武存瑄,這二人難逃一死,陽筠想也難以獨活。
周道昭必然早就曉得臨水的事了,現在按兵不動,不過隻是做做模樣,給那些看不透之人看的。想來魏國邇來無事,總要等上十幾二旬日纔會有動靜,武嶽與武承肅卻不能當作冇事普通,比來怕是要勞心了。
且眼下外頭都在傳陽筠舊事,東宮已成了個天大的忌諱,想來今後也不會再有那麼些人諷刺他,說他靠著東宮的乾係謀了官職了。
寧王雖一向好武,這會兒想著或許就要發兵兵戈,他卻冇武承訓那般躍躍欲試、興趣勃勃,反而整日唉聲感喟,倒像天要塌下來普通,連吃個飯都不能痛快。
武承訓彷彿冇聽出馬氏話裡有話,實際是用這話來點他,他隻聞聲馬氏說“不敷為人道”,便忙不迭的點頭,滿口承諾著。
且不說宮裡世人如何忐忑不安,現在隻說陽氏一族其他世人。
就是這麼一小我,內裡這麼深的一戶人家,她當初竟還想著嫁疇昔。
又過了兩三日,段良媛又來八鳳殿。
馬氏聞言低頭,思忖了半晌才又抬開端來,定定地看著武承訓,正色道:
在武承訓看來,魏國一定敢揭竿而起,即便起兵造反,大燕國也有才氣安定,左不過量用些光陰罷了。又或者戰事狠惡,他便能有機遇上陣殺敵也一定,哪怕做個不起眼的軍頭,也比在吏部做個文職強些。
馬氏才說話時,武承訓心中便是一動,這會子聽她這般問,武承訓天然乖乖答了。
接下來的幾日裡,陽筱心神不寧,情感也極不安寧。
馬氏微微一笑,心卻更沉了。(未完待續。)
見武承訓表情不錯,馬氏便假裝偶然套了他兩句,不問她還不曉得,這一問才發覺,從不知何時起,當初阿誰雖有些偏執卻還算良善的兒子竟變成了這般模樣。
公然便如陽筠說的那般,外頭開端有風言風語,說周紀之死是周道昭用心做下的。
待寫完了那十四個字,她才感覺胸口順暢一些,固然麵前還是瞧不見前程,但總比連看也看不清要好很多。
陽筠忍不住感慨周道昭妙手腕。
現在先說陽筱。
馬氏見他眉角一動,便將武承訓的心機猜得七七八八,暗道這般規勸竟還不能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少不得要來個“圍魏救趙”“欲擒故縱”之計。她先是感慨寧王身材大不如前,卻恐怕要上陣殺敵,又說若武承訓早日學好了兵法,也可為寧王分憂解難。
陽筱整日想著這些,便不大理睬武承訓,她竟冇發覺,武承訓的表情比疇前反而略好了一些。
馬氏見了愈發自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