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提名盛宴[第5頁/共6頁]
《綜藝》、《好萊塢報導》、《洛杉磯時報》、《紐約時報》紛繁第一時候轉載了訊息。
金球獎提名名雙方纔出爐,奧斯卡提名名單即將發表,在這個敏感的時候,詹姆斯・卡梅隆與羅傑・埃伯特兩個具有遍及影響力的人物都前後站出來為威廉・布蘭德利造勢,讓好萊塢無數演員都在戀慕他的好運氣――詹姆斯・卡梅隆現在在好萊塢是備受追捧的存在,
聽到威廉的題目,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偷偷鬆了口氣,他擔憂威廉問“是不是因為我?”,那樣他就冇體例答覆了。
固然冇有獎盃可拿,但能在口味極其刁鑽的五大影評人協會手裡拿到如許的評價,所獲得的名譽已經不次於一次提名了――這些評價不但必定了威廉演技的含金量,更是必定了他的演出和藝術天賦,換句話說,如果威廉能把他在影評人圈子的好口碑一向保持下去,哪怕將來幾年十幾年內他都獲得不了一個奧斯卡提名或獎項,不消威廉本身造勢,這些喜好他看好他的影評人們就會搶先恐後的跳出來質疑奧斯卡的挑選。
和不久前報刊雜誌的評比一樣,威廉也在五大影評人協會獎中收成頗豐,眾所周知因為汗青悠長秘聞豐富,又堆積了幾近全美最好的電影專家們的原因,美國的幾大影評人協會極其難以奉迎――最早建立於1935年的紐約影評人協會更是非常對峙本身的挑選,乃至會為了對影片評價的分歧而常常和奧斯卡唱反調,那些在奧斯卡頒獎典禮後一夜之間出世的所謂“奧斯卡冤案”們,背後少不了這些影評人協會的推波助瀾。
固然奧斯卡的口味越來越刁鑽是究竟,但隻從奧斯卡的各項汗青記錄上來看,不難設想出為何現在的好萊塢是那麼的喜好追思黃金年代,那是個欣欣茂發生機四射的年代,傳奇導演和傳奇演員一樣層出不窮,電影更輕易締形勝利也更輕易獲得名譽。
在奧斯卡汗青上,獲得13項提名的影片有四部,彆離是1939年的《亂世才子》、1953年的《永垂不朽》、1964年的《瑪麗・波平斯》和1966年的《誰驚駭維吉尼亞・伍爾夫?》,聽起來數量是很多,但最晚的一部也是1966年的影片了。獲得14項提名的影片更是隻要一部1950年的《彗星美人》。
而從《泰坦尼克號》上映以來,關於卡爾・霍克利這個角色的影評,更是多到快能出一本書了。
“萊奧。”威廉頭疼的揉了揉眉心:“你做這個決定,是一時打動,還是顛末成熟的考慮後的?”
時候倉促進入2月尾,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終究公佈了第70屆奧斯卡的完整提名名單,名單一經公佈,就在全美乃至天下掀起了龐大的波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