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流言止於智者(一)[第1頁/共4頁]
太宗彷彿對李恪這等謹慎態度不甚對勁,眉頭一皺,已是語帶不悅地冷哼了一聲道。
“回父皇的話,兒臣覺得那個背後不說人,那個背後不被人說,然,清者自清,濁者自濁,彆人言語如何,自是彆人之所思,兒臣聽之也就是了,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便可。”
“諾!”
“嗯。”
“嗯,此四人中,恪兒覺得誰更合適些?”
這一見李恪如何都不肯作出挑選,太宗不但未曾發作於其,反倒是神采一緩,溫暖地安撫了李恪幾句,便即就此下了逐客之令。
“回父皇的話,兒臣並無人要薦,然,若從朝廷安定之大局而論,朝堂袞袞諸公中,似當以於誌寧、張玄素、崔仁師、崔敦禮四報酬最適合之人選。”
太宗對劉洎的行事疏狂實在本來就有觀點,現在其竟敢妄言要效仿伊尹、霍光,太宗自是不成能容得下其,幾句話下來,便已是完整為劉洎一案蓋棺定了論,此本就在李恪的預感當中,隻是背麵那話鋒一轉的題目,卻又令李恪心頭驀地便是一跳。
“朕叫你說便說,不必有甚顧忌。”
“流言止於智者。”
“朕此處也有份本章,恪兒且就看看好了。”
“兒臣遵旨。”
奏本不算短,洋洋灑灑數千言,可對於早風俗了看本章的李恪來講,瀏覽上一遍底子不必太長的時候,隻不過為急思對策之故,李恪自不會急著開口言事,而是假作當真審看的模樣,腦筋全速地運轉了起來,很久以後,方纔麵色凝重地抬起了頭來。
“兒臣遵旨。”
太宗並未去看那疊已擺在了幾子上的奏本,反倒是指導著擱在龍榻邊的那份本章,腔調淡然地叮嚀了一句,當即便有一名見機得快的小寺人行上了前去,伸出雙手,將那本奏摺捧了起來,轉呈到了李恪的麵前。
自辯?那絕對是最笨拙的做法,真如果李恪敢在此際胡亂抵賴,那結果隻能是被太宗狠訓上一回,鬨不好監國之權都有著被收回之能夠,這等蠢事,以李恪之政治智商,自是不會去乾。
“看完了?那就說罷,爾對此本章可有甚觀點麼,嗯?”
“劉洎因言開罪,實咎由自取,朕不殺其,已是寬恕為懷,此一案,子明斷得不差,轉頭朕自當嘉獎於其,而後話耳,臨時不提,今,侍中既已出缺,為穩朝綱故,終歸須得有人擔綱纔是,恪兒可有甚人要薦麼?”
聽得太宗這般說法,李恪本來就緊繃著的心絃頓時便更緊了幾分,但卻不敢帶到臉上來,也就隻能是恭謹地應了一聲,伸手取過了摺子,隻一看,額頭被騙即便見了汗,不為彆的,概因這本章鮮明是劉洎所上,所言所述除了自辯委曲以外,更多的則是在彈劾李恪與陳子明黨同伐異,把持朝政,有不軌之心,又稱廢嫡立長與朝廷體製有悖,實禍亂之本源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