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2章 馬放南山(大結局)[第1頁/共4頁]
“哦?愛卿所言之不當安在,嗯?”
“子明乃朕之肱股,社稷之乾臣也,今,其執意要請辭,朕甚是難決,卿等且都說說看,朕當何如之?”
固然已是六十出頭的人了,可陳子明的身材卻還是好得很,這一見愛孫跑了來,哈哈大笑著便迎上了前去,一把將小傢夥抱了起來,垂憐地用袖子擦去了其鼻尖上的汗珠子,笑嗬嗬地便往不遠處的陳府行了去,落日下,一道寬廣的背影越拉越長……
李恪的表情彷彿非常不好,麵帶笑容不說,問話的腔調也自降落得很,較著就是一派憂心忡忡之模樣。
“陛下明鑒,微臣覺得來大人所言不無事理,為陳大人之身材著想,還是準其前去杭州為好,若得陳大人病癒,則社稷大幸也。”
“陛下明鑒,衛國公當年乃是腿疾,隻是不便於行罷了,留京安養自是無妨,然,陳大人此番之病倒是勞累成疾,關中夏旱冬寒,實倒黴陳大人之療養,竊覺得當準陳大人去杭州保養為好。”
永隆六年八月初九,陳子明以病體難愈為由,請辭尚書左仆射之職,帝不允,親至陳府,溫言欣喜,言稱讓陳子明多多歇息,朝廷之事不急,統統可待病癒以後,再行計議也不為遲,陳子明當場雖是諾諾,可隔了幾天,卻又再次上了本堅辭,帝再次不準,數今後,陳子明又上了第三本,還是對峙要請辭,言曰關中乾熱,倒黴養病,懇請能準其攜家去往杭州涵養,待得病癒,自當再回朝效力,帝無法,召諸般重臣以議決之。
“嗯,這主張不錯,朕看著可行,諸公覺得如何哉?”
“唔……卿等都議議看好了。”
“陛下聖明,微臣覺得陳大人功高蓋世,文武兼備,確是古來少有之聖賢也,其之離職,乃我朝廷之龐大喪失焉,實在令人扼腕,然,為陳大人病體著想,竊覺得當準其告病,依當年衛國公之舊例,加特進,留京安養,社稷如有大事,也好隨時谘詢,此,微臣之膚見也,還請陛下聖裁。”
……
“好,好,好,回家用飯去,來,爺爺抱。”
說到孫子,孫子就到了,這不,就在陳子明感念不已間,他那年僅四歲的幼孫已是有若小鹿般蹦蹦跳跳地從遠處跑了來,一邊跑著,一邊還奶聲奶氣地嚷嚷著,小麵龐上儘是洋洋之喜氣。
陳子明病了,還病得不輕,饒是一眾太醫國手們常駐陳府隨時問診,可月餘的保養下來,病情卻還是不見有太大的轉機,這等動靜一經傳出,天下為之震驚不已,去陳府看望者不計其數,便是連李恪這個帝王都屈尊親身去了幾趟,可除了好言籍慰以外,倒是誰也無甚旁的體例可想。
要說感慨,陳子明心中的感慨當真多得數不堪數,二十年來,大唐不但掃平了周邊諸國,更是以海軍以及新軍遠征八方,前後蕩平了全部亞洲,權勢遠及歐、非,乃至連美洲都已踏上,帶返國中的奇珍無數,大唐已然成為了天下共主,無數小國前來朝聖,環球皆以成為大唐之民為榮,在朝近三十年的李恪也就是以成了千古最巨大的帝王,當然了,這統統的統統,陳子明都隻是看著,卻鮮少再管朝中之事,哪怕李恪特地派人來問策,陳子明大多數時候都是保持著沉默,獨一頒發定見的就是在對美洲的征服上——陳子明體貼的不是戰事本身,而是物種的彙集,在他的建議下,玉米、番薯、土豆、花生等大量南美的優良作物引進了中原之地,糧食產量就此年年攀新高,大唐的人丁繁衍也是以驀地提速,從貞觀末年的四千五百萬不到劇增到了一億兩千萬之多,開曆朝曆代所未有之亂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