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科幻末世 - 遊戲美食家 - 第四百三十三章 閩菜小吃

第四百三十三章 閩菜小吃[第1頁/共3頁]

……

蔥肉餅,福州傳統風味小吃。以麪粉為主料,以豬肥膘肉、蔥花、生芝麻為輔料製成的一種烤爐酥餅。做法是:把麪粉揉成餅皮,肥膘肉丁用白醬油、味精、精鹽、五香粉或椒鹽、胡椒粉等佐料醃醉做成餡料,包餡時塞進大把蔥花,餅麵上撒入生芝麻,貼爐烘熟。福州傳統風味小吃中另有一種叫蝦乾肉餅,製法與蔥肉餅類似,形狀大小與光餅不異,加蝦乾碎、肉丁、椒鹽等為餡,貼爐烤製而成,香酥適口,已有三四百年汗青。

……

光餅另有另一種範例,即改鹽為糖,形狀也比鹹餅大一倍,被稱為“征東餅”。但不管“光餅”還是“征東”餅,其名均與戚繼光入閩抗倭的傳說有關。

……

福州的素菜也很馳名,以麪筋、豆腐皮、豆腐筋、冬筍、香菇、木耳等植物食品為質料,加工奇妙,烹製有方,味道很不錯。福州很多寺廟、萊館都運營素菜,以鼓山湧泉寺素菜最為聞名。名素菜有:“南海弓足”、“半月沉江”、“石鼓三鮮”、“湧泉三絲”等30多種。

福州傳統的風味小吃,是用大米和黃豆粉將海蠣肉、豬瘦肉、芹菜餡包起來炸製而成。成品為圓形,色呈金黃,殼酥香,餡鮮美,味葷。福州人大多把蠣餅做下粥小菜,若與鼎邊糊同吃則味道更好。大街冷巷的小食攤上均有這類點心。

光餅深受福州人的愛好。當代文人喜吃光餅,那些進京趕考的舉子路過福州時,都要買很多光餅用作途中乾糧,久而久之,吃了多少光餅就成了衡量舉子們勤奮程度的代名詞。福州人吃光餅,更有諸多花腔。有將炒乾的海苔菜夾在餅中再加上酸辣佐料的苔菜餅,有將芥菜心夾在餅裡的辣菜餅,另有將米粉肉夾在餅裡的夾肉餅等等。之前光餅屬於街頭小吃,不登風雅之堂,現在福州人宴桌也擺上了光餅。福州人在請遠方客人咀嚼光餅時,都要高傲地給客人先容光餅的傳說。

在普通的小吃店裡均能吃到這類食品。

七星魚丸是一種包心丸子,發源於清初。因煮熟後浮在湯麪,浮沉不一,如同星鬥扭捏在太空當中,故名“七星魚丸”。將鰻魚、沙魚或淡水魚剁茸,加番薯粉(澱粉)攪拌均勻,再包以豬瘦肉或蝦等餡而製成。皮薄均勻,光彩潔白晶亮,食之滑潤清脆,湯汁葷香不膩。

而現在春捲皮已改用麪粉,餡普通用豆芽、韭菜、豆腐乾,有的還放上肉絲、筍絲、蔥花等,較初級的春捲則用雞絲或海蠣,蝦仁、冬菇、韭黃等製作而成。春捲用微火油炸至金黃色,外酥內燃,又稱為“炸春”。

芋泥的來源:傳聞1839年,林則徐到廣州禁菸,英、德、美、俄等國領事為了挖苦中國官員,籌辦了西餐涼蓆宴請林則徐,詭計讓林則徐在吃冰淇淋時出洋相。過後,林則徐也備宴回請,幾道涼菜過後,端上來芋泥。芋泥乍看如同涼菜,實在是很燙的。本國人不曉得,舀起來就吃,成果被燙得唔唔直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