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繁體小說網 - 玄幻奇幻 - 與美女蛇一起修行 - 兵器正解(下)
翻页 夜间

兵器正解(下)[第2頁/共6頁]

從以上各說看,十八般技藝所列兵器大同小異,情勢和內容卻非常豐富。有長東西,短東西;軟東西、雙東西;有帶鉤的、帶刺的、帶尖的、帶刀的;有明的、暗的;有攻的、防的;有打的、殺的、擊的、射的、擋的。

鞭與鐧曆代視之為雜兵,因為在短兵器中不及刀、劍用之廣,除雙鞭雙鐧外,多配於其他兵器作戰,特彆和長兵為伍來利用。

《後漢書?獨行傳記》:溫序“素有力量,大怒,叱宇等曰:‘虜何敢迫脅漢將!’因以節殺數人。”《舊五代史?唐書?李存孝傳》:“陣中易騎,輕盈如飛,獨舞鐵 ,挺身陷陣。”宋洪邁《夷堅丙誌?婺州雷》:“麵醜黑,短髮血紅色,蓬首不巾,執 如骨朵狀。”

抑有進者,不管何門拳術,要不離“高低擺佈前後渾然一勁”之法門。以“精、氣、神”為內三合,“手、眼、身”為外三合,是為六合,始能夠克敵製勝。脫手要老辣,意誌要和緩。進犯要“準、穩、狠”,應敵要“顧、伴、定”,此六字互用,始能夠穩操勝算;所謂“進打中、退打肢”,“手似兩扇門,全憑腿打人”,要皆提示於脫手於毋忘用腿,於進犯上身時,毋忘攻其下肢之要訣。腳不成站死,要鬆動矯捷,手不在出呆力,重在用之技能耳;苟不重視一手一足之諳練,並常作實地對打練習,到厥後必將勞而少功。故謂欲使工夫臻於“巧、妙、化、虛、神”之境地,須以熟字為根本。俗說“拳打千遍,技藝天然”,即此之理。

至西紀行錄豬八戒用釘鈀事,雖屬小說寓言,不敷為據,然鈀頭流行於當時技藝中,概可想見。良以鈀有齒,能夠築擊,齒上有盤接柄,形略如镋,能夠打擊,反手則如用斧腦,擊捶等法,無所不宜;柄又能挑格肘擊,實較他器為便,其流行於鐵器期間也,亦固其宜;惜乎鐵器進為火器,人都視技藝為不敷重輕,其法隨至失傳,今不管南派此派,恐擅此法者,百無一人,亦可見國人之不能儲存國技也。

撾兼有抓勾之感化,與宋之抓槍、抓子棒類似,但撾要拋,而抓則不離雙手;同時撾五指活動具有機器才氣,被抓住即難逃脫,可幫助是非兵器之不敷。何良臣《陣記》亦提到明有抓槍與抓子棒,申明“撾”與”抓”是有較著辨彆的兵器。

鐵鞭為六角形,鐵鐧為四楞形“大小短長,隨人力所勝用之。”鞭、鐧都屬短兵器,因為二者形製類似,以是曆代都把鞭、鐧相提並論。宋《武經總要》:“鐵鞭、鐵鐧二色,鞭,其形大小是非,隨人力所勝用之。有人作四棱者,謂之鐵鐧,謂方棱似形,皆鞭類也。”明《武備誌》亦同。

可見,十八般技藝所列兵器,是當代大師的兵器(約有四百多種)中,在實戰時最常用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