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欽聖[第2頁/共4頁]

趙佶一瞥案上,見那邊有此前謝巧兒送來的湯藥,便一手端起,朝太後附身,溫談笑道:“孃孃,藥都涼了,如何還冇飲呢?”俄然一手強托太後脖頸,硬生生地把藥灌入她口中。

“陳娘子、張先生和我都不曉得你父親是誰。這闋詞是‘小晏’晏幾道先生填的,但你出世時他已五十餘歲,你出世前後彆人並不在西京,此詞遍傳天下,也不能由此臆斷你父親是他。而這扇麵上除字外並無任何款識,也難以猜度題字者身份,但字已如此,想來人必非平常之輩,兼他又有機遇打仗到宮人,身份必然也分歧平常。”周尚服解釋道,“張先生奉告我,你的奶名‘蕙蕙’是你母親取的,她歸天後,陳娘子把你的閨名改成‘蕙羅’,就是取自這扇麵上的詞,但願今後若你有與生父相遇之時,他能由你的姓氏、名字想起碧蘿和這闋《訴衷情》,猜到你出身,從而與你父女相認。”

他長身玉立,居高臨下地漫視病榻上的太後,又牽出不含溫度的笑:“但是,與當年仁宗分歧的是,母親分開時,我已經記事了,你再如何佯裝慈愛,隔斷我與生母,我也不會抹去關於母親的影象,真的視你為母。”

趙佶持續道:“章懿皇後原是章獻明肅皇後的侍婢,偶爾得幸於真宗,誕下仁宗,才躋身嬪禦之列,但仁宗則由章獻明肅皇後扶養,章懿皇後生前,仁宗始終不知本相,一向視章獻明肅皇後為生母。而章獻明肅皇後為製止母子相認,則把章懿皇後送去守陵,直到章懿薨逝,也僅進封她為宸妃。章獻明肅皇後崩後,終究曉得出身的仁宗才追封生母為皇太後……這些故事,實在不必我贅述,孃孃天然比我清楚,你的所作所為,不就與當年的章獻明肅,如出一轍麼?”

(待續)

“如果我冇故意,也是拜孃孃所賜,被你剜去的。”趙佶保持著他冷酷笑意,腔調中不覺慍怒,好似隻是在與太後敘談舊事,“皇考子嗣不成謂未幾,但先帝諸兄皆短命,先帝即位時年僅九歲,聖躬也不甚康寧,孃孃必須未雨綢繆,培養下一名儲君,確保你持續安享皇太後繁華尊榮。先帝是皇六子,厥後的七哥八哥均早殤,九哥有眼疾,你也不喜好,再往下看,不就是我了麼?朱太妃到處違逆你,你天然不肯十二哥做儲君,而我母親仁慈和厚,不管宮內抑或外廷,均無根底後盾,恰是個好捏的柿子,以是你與她商討,許我個好出息,前提是要她放棄母子親情,不再與我見麵。我母親為了我,隻能承諾,又或者,底子無從挑選。太後說是商討,實在與號令又有何異?所謂自請出宮守陵,太後如此表示,她豈敢不自請……以是,我自始至終,都隻是太後的棋子,要求一顆棋子故意,太後難道太苛求了?如果我故意,我不會杜口不提生母十數年;如果我故意,我不會與十二哥勾心鬥角;如果我故意,我不會承蒙你教誨,人前人後地演戲;如果我故意,我不會在先帝不豫時與你聯手做奪位的事……孃孃,你即將於地府之下見先帝,你怕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