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命天子是西瀅·[第2頁/共2頁]
陳、淩兩人結婚時,胡適的證婚詞是:“中國佳耦隻知相敬而不言相愛,本國佳耦隻言相愛而不知相敬,陳君與淩密斯如能相敬又能相愛,則婚姻目標始得完成。”婚禮席未終,新佳耦雙雙潛去,“不知所之,似為避朋友鬨洞房也”。
泰戈爾來華的時候,新月社全程歡迎,徐誌摩是貼身翻譯,陳西瀅也跟著伴隨。林徽因、梁思成、陸小曼都有戲份台詞,而淩叔華作為北大門生代表,屬於給外賓獻花那種龍套角色。
淩叔華說泰戈爾對她的人生影響很大:“要成為一個高文家,要讀書,但還要多逛山川,到天然裡去找真善美、找人買賣義、找宇宙的奧妙。實在不但單印有黑字的白紙纔是書,餬口就是書,情麵就是書,天然就是書。”
據淩叔華回想,那年春父親和陳師曾、齊白石等人構造建立“北京畫會”,並聘請泰戈爾到他家剪綵,徐誌摩、陳西瀅也作為佳賓去了。淩叔華歡暢壞了,預定了上百塊新奇玫瑰花餅和藤蘿花餅,又專門讓人磨了上好的杏仁茶,讓一千墨客域家享用得非常舒暢。以後,徐誌摩、陳西瀅就跟淩家混熟了。
老泰一走,文人盛宴結束,林徽因跟梁思成去了美國,徐誌摩如失了魂般落寞,就拿尚是門生的淩叔華當知己。
新月社集會的時候,陳西瀅也欣然插手。厥後陳感覺新月社每天吟詩作賦也冇多粗心義,不如弄個雜文期刊,胡適和徐誌摩支撐老友,1924年底,北大《當代批評》創刊,“新月”與“當代批評社”屬於一套帶領班子,兩幫人馬,但熱中於《當代批評》的另有王世傑、高一涵、燕樹棠、彭浩徐等人。陳西瀅時評信手拈來,嬉笑怒罵皆成文章,很有影響,也恰是因為他口無遮攔、攻訐門生活動過激,與魯迅結下梁子,厥後被當作了反動靶子,福兮禍兮,不好評價。
再說新月社,名字是徐誌摩取的,借了老泰的詩歌集《新月集》,最後是1923年梁啟超、胡適、林長民、徐誌摩等人弄的一個沙龍,談弄風雅,也偶爾攻訐當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