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曾國藩修身十二法 - 赤誠之心,器成遠大

赤誠之心,器成遠大[第2頁/共3頁]

1864年,湘軍霸占天京,此時湘軍的政治力量與軍事力量達到鼎盛期間,湘軍的極盛將曾國藩推到了風口浪尖上,十多年來湘軍將士南征北戰,辛苦奔波,都應有個好的歸宿,當時很多將領都想擁立曾國藩做天子,藉此享用繁華繁華。並且鹹豐天子臨死的遺言,為“光複金陵者王”。實際上,曾國藩霸占金陵後,僅僅得了個一等侯。

由此可見,曾國藩身為清朝的複興大臣,手握兵權,有做天子的前提而不做天子,這與他辦事的態度是分不開的。在曾國藩的心目當中,絕無“中原之防”的種族看法,他隻要“職位所賴以立,天柱所賴以尊”的“君,天也”思惟,是偏狹的傳統保守思惟,他儘力地“效力朝廷,忠君報清”,隻是為了爭奪外族天子賜給他高官厚爵及職位罷了。

實在,在安慶戰役後,曾國藩的部屬將領即有勸進之說。安慶霸占後,湘軍將領想停止昌大的宴會表示慶祝,遭曾國藩回絕,隻準他們寫春聯道賀。李元度提筆寫下“貴爵五種,帝王有真”,曾國藩一見,當堂撕毀,並厲聲斥責李元度。即便如此,其他將領所寫的春聯仍然分歧曾國藩的情意,厥後“曾門四子”之一的張裕釗來安慶,向曾國藩呈獻一聯,聯說:天子預開麟閣待,相公新破蔡州還。

王闓運以為,能成績大奇蹟的人,既要有滿腹經綸,又要有居靜不動的涵養,為人可進可退。進時,用儒學、孔教使處亂達到昇平,推致承平;退時,用老莊的學問,莊子的禪悟人生,去掉忿怨,怡然自樂。他據此題目多次給曾國藩上書,引發了曾國藩的正視。在曾國藩率軍與承平軍作戰期間,王閩運多次來到曾國藩駐地,幾次勸說曾國藩與承平軍“連橫”反清。曾國藩雖對王闓運以禮相待,但對王闓運的定見,他很少采取,因為他底子冇有稱王為帝的野心。

曾國藩北上“剿撚”之際,王闓運再次來到曾府,曾國藩心中雖極歡暢見他,但想起王閩運前兩次“勸進”,內心還是有所防備。不想王閩運此次前來與前次判若兩人,隻與曾國藩會商學問,非論及其他。他對曾國藩說:“公之文,從韓愈以追西漢,逆而難,若自諸葛、魏武帝以人東漢,則順而易。”曾國藩開端時聽得津津有味,越聽越不對勁,到厥後還是聽出了王閩運的弦外之音。本來王閩運還讓他做曹操。曾國藩不急不躁,故作不知,王閩運勸諫無效,隻得悻悻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