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曾國藩修身十二法 - 立誌有恒,匡時救世

立誌有恒,匡時救世[第2頁/共2頁]

他自省說:自客歲(1852年)十仲春二十今後,我常常憂心忡忡,不能白持,如有所失,到本年正月還是如此。我想這大抵是誌向不能建立時,人就輕易放鬆得誌,以是心中冇有必然的儘力的方向。冇有必然的方向就不能保持安好,不能安好就不能心安,其根子在於冇有建立方向啊!

曾國藩決計遵循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正統士大:的根基人生信條,為保護封建的綱常倫理、保護清王朝的統治而大顯差手,實現其“匡時救世”的弘遠抱負。

但是,官身的繁華、申明的光榮,都冇能使他安閒下去,反而促使他剋意進取的精力更趨高漲。他信賴本身終有一天,如同雲中展翅遨遊的孤風一樣不鳴則已,一鳴則引來九州的震驚;如同發展在深山中的丈樹一樣,有朝一日成為國度大廈的棟梁。

曾國藩改號滌生,申明他能自律。十年今後,他舊事重提,申明他自律嚴格。曾國藩之以是能有所作為,就在於他能不斷地磨礪本身的誌向,日日檢驗,每天改過。他有一種激烈的、熱切的洗心革麵的慾望,他是本身卑瑣靈魂的峻厲審判者,他是本身淫險惡欲的無情拷問者,他是本身孱羸身軀的狠惡抨擊者,這使他得以潔身、保身、滿身。他的功業,不在於他的品德,也不在於他的文章,而在於他對本身精神和心靈的永無停止的洗滌和更新。

在曾國藩看來,人非論是在寒微鄙陋之時,還是在飛黃騰達當中都要誌存高遠,礪誌不息。因此他起首主張發憤以成材。

曾國藩在獲得翰林的職位後,又一次改名以礪誌。

這時,他將名字子誠改成“國藩”。這時在他為自勵所作的五句規語中,起首一句就是發憤,他要荷道以躬,要與之以言。就是要以一身,擔負中國的道統。在人生過程中,遭受任何傷害困難,隻要神定不懾,誰敢餘悔。曾國藩的倔強精力,於此概見。德業之進,端賴有恒,銖積寸累,天然勝利。他的規語,很多人都銘之座右,讀之思之行之,並覺受益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