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伐韓[第1頁/共3頁]
秦王稷眉毛揚起:“丞相說說看此時不救燕而伐韓的來由。”
秦王稷點頭:“當時丞相對寡人說,大王與其越地而攻齊,不如遠交而近攻,如此,得寸則王之寸也,得尺亦王之尺也。此中韓、魏、趙三國,便是秦之近鄰,若秦國想要稱霸天下,就必須收伏三晉。”
“救燕於秦有利!”
他如此說著,麵色冷酷,彷彿諸侯之君,隻是河裡流過的水,水裡遊過的魚,而他秦王,一向淡淡地看著他們你方唱罷我退場,卻畢竟是過眼煙雲,隻要他秦王,是最後的勝者。
從袖中取出一張不大的輿圖,攤在石案上,倒是秦韓邊疆圖,範雎指著上麵兩國的相鄰地區道:“大王請看,秦、韓兩國的地形,犬牙交叉,的確就像交叉的刺繡普通。韓國伸進秦海內部的地盤有很多,秦國在韓國境內的飛地也數不堪數,是故,韓國對於秦國,就比如樹乾中生了蛀蟲,人身內得了病患普通。天下無變則已,一旦天下有變,給秦國形成禍害的另有誰比韓國大?大王想想當年數次各國合縱伐秦,有韓國指導,諸侯便能直逼函穀關外!如此親信之患,豈能不除?”
“寡人已破了五合六縱,天下諸侯無不西首而向,誰敢救韓,就是秦國的仇敵,做秦的仇敵,便要有死的決計!”
範雎熱切地指著輿圖上的兩到處所:“臣覺得,當以武安君為將,先伐少曲、高平!”
“東方楚國,遭武安君攻破都城,死傷者至數十萬,楚人驚駭失措,竄逃於兩淮陳蔡,再不敢西向。楚王本年還將太子送到秦國,表示不敢與秦對抗,秦國伐韓,楚必不救!”
範雎固然貴為大秦丞相,打的比方卻粗鄙易懂:“這齊燕趙三國,就像是三條狗在遠處相鬥,其國力雖有不同,卻短時候內誰也吞不下誰。彼輩競相撕咬,便冇工夫重視西麵,這不就是大王苦苦尋求的機遇麼?故而此番燕國冒然伐趙,為燕國招致兵災,卻反幫了秦國一個大忙。如果大王派兵救燕,趙齊顧忌,必定罷兵停戰,燕國之患倒是消弭了,但是對秦國有甚麼好處呢?燕國的感激?那是甚麼東西?”
“反倒是韓國,對秦是毫無防備!”
“但司馬錯卻以為不然,他以為此時攻打韓國,挾製周王,會招致天下驚駭,若周恐失九鼎,韓恐失三川,周韓便將合力構造合縱,背靠齊、趙,交友楚、魏,與秦為敵。”
秦王點頭:“丞相之策不錯,但有件事卻說錯了……”
“最後父王聽了司馬錯之議,因而獲得了巴蜀之地,最後隻是蠻夷之國,現在卻成了膏腴之地……”
範雎鎮靜地舔了舔嘴唇:“大王還記得臣獻上遠交近攻之策時說過的話麼?”
“晉人自太行以東謂之東陽,自太行以南謂之南陽。這南陽之地,南控虎牢之險,北倚太行之固,沁河東流,沇水西帶,表裡江山,雄跨晉、衛,舟車都會,號稱陸海,周之衰也,晉文公得南陽而霸業以成。這少曲、高平,恰是韓國南陽地流派,篡奪此地,便可蠶食韓之南陽十餘城,與先前篡奪的魏國河內兩縣合一,如此,可斷山東六國之脊!秦國大出之日指日可待,大王之帝業可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