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祭酒[第1頁/共4頁]
作為田齊桓公時創辦,威王、宣王期間達到鼎盛的學府,稷放學宮吸納了天下各個學派的學者,作為齊國王室的參謀,在此“不治而群情”。道、儒、法、名、兵、農、陰陽、輕重等諸子百家聚集於此,有上千人之多,他們非論學術家數、思惟觀點、政治偏向,以及國彆、春秋、資格,都能夠自在頒發本身的學術觀點。
荀子瞧了一眼當真聽他們說話的李斯,奇道:“但長安君年不過十五六,隻是一孺子,比我這徒兒還小上很多……”
現現在公孫龍重回稷下,在荀子看來,隻怕又要籌劃他那些“白馬非馬”“雞三足”“人三耳”的抵賴命題,到處找人辯難以搏名聲,好強大名家。
“不然,此次略有分歧。”
聽教員提及本身,荀況身邊那拘束地坐著的青年趕緊朝鄒奭一拜道:“小子上蔡人李斯,見過先生!”
故而學宮裡最常見的一幕,便是分歧學派的士人或在廳堂,或在路上辯論詰難,你來我回好不熱烈,這類“百家爭鳴”的景象,就是荀子所問的“新奇事”。
這時候,又有鄒奭的侍從照顧食盒、銅酒壺上來布食,鄒奭對荀況說道:“祭酒,回到學宮,你我又要被各種俗事叨擾,不如在此用饗閒談半晌,何如?”
“公孫龍?”
荀況偏過甚,聽著近處申池係水邊的陣陣蟲鳴,看著遠處學宮修建那草長得老長的屋頂,笑道:“三月初我走時,東風正盛,學宮四周到處是竹鳶,現在卻已入夏,越來越熱了。”
李斯趕緊一陣應諾,荀況則謙遜地說道:”生也有涯,知也無涯,比起知識賅博如大海的孔子,我還差得遠。”
“然也!”
論名譽學問,荀況遠勝鄒奭,不過青年人卻細心地發明,這鄒奭光看那一身華麗的絲衣高冠,便讓人曉得他繁華不凡。反觀荀況,麵相渾厚,一身樸實的布衣,頭上洗得發白的黑幘裹著髮髻,不曉得的,還當他是一個淺顯的鄉野士人呢。
鄒奭便點頭道:“李斯,能拜祭酒為師,這是你的幸事啊。如果說吾等稷下先生的學問是這小小係水,那荀子的學問,就是濤濤大江大河啊!”
稷門乃是臨淄的西城門,城門外屋舍密佈,廊閣雲集,這便是田齊桓公時所建的稷放學宮。學宮以外是一個名為“申池”的湖泊,從湖泊裡有一條小水流被引了出來,傍城北流,作為臨淄的護城河。
荀況道:“莫非是魏公子牟?”
“我聽在趙國的朋友來信說,這長安君可不是普通的膏腴公子,他宣稱苟利國度存亡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決然入齊為質。而就在赴齊之前,長安君還在邯鄲平原君府邸與公孫龍駁辯,二人戰了個平局”
……
鄒奭則道:“有些事世人知之甚少,但有些事卻人儘皆知!祭酒不在臨淄時,長安君已是名聲大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