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版《暗算》[第1頁/共3頁]

按照“把戲隊”供應的諜報,不但明白了日軍南進的主攻方向,還洞悉了日兵艦隊的數量、編號以及解纜的精確日期。

尼米茲隨後奧妙調來一艘潛水母艦,並派技術諳練的潛水員潛至海底,顛末兩日夜的嚴峻功課,終將“伊-124”打撈出水。

順著藤,終究摸到了瓜。1942年4月中旬,按照“把戲隊”破譯的密電,日軍一支運輸艦隊在航母編隊的護航下,將很快進入珊瑚海,此次打擊戰被定名為“MO行動打算”,恰是日本水兵作戰打算中的“南進”部分。

1942年4月25日,哈爾西艦隊返回珍珠港。顛末五天的物質油料彌補,他又受命趕往珊瑚海。

新幾內亞是麥克阿瑟批示的作戰地區。麥克阿瑟對莫爾斯比港也很正視,他正打算把這一港口建成首要軍事基地,既可用來禁止日軍打擊澳大利亞,又能作為他重返菲律賓的肇端點。

直接與諜報站聯絡的是萊頓。萊頓開初很嚴峻,因為在珍珠港事件之前,他未能向金梅爾提出預警,更冇搞清楚南雲艦隊在那裡,這幾近是不成寬恕的失誤。

在羅徹福特親身把控下,夏威夷諜報站24小時對日本軍方的無線電停止監聽和破譯。到1942年春,諜報職員的技術更加高深,他們僅僅按照報務員發報速率的快慢、指法的輕重,就能敏捷辯白出究竟是誰在發報。比如,南雲的旗艦“赤城”號航母,其報務員的指法就很重,聽起來就彷彿是坐在鍵盤上敲打一樣,聽到如許的信號,諜報站頓時就能肯定“赤城”號在那裡。

尼米茲留用萊頓是有事理的。萊頓曾和羅徹福特一起,被水兵送到日本去學習日語和本地的民風風俗。他對日本民氣機狀況的深切體味,以及對日本水兵擺設及意向的掌控,都給尼米茲留下了深切印象。

尼米茲把萊頓作為首要幕僚利用,常常鼓勵他站在永野、山本那樣的態度,以一個發號施令的日本人視角去思慮題目,以便尼米茲能夠更好地體味和打敗對方。

航母早已成為海戰的配角。承平洋艦隊的體例裡有五艘航母,“薩拉托加”仍在美國西海岸停止整修,“企業”“大黃蜂”因空襲東京尚未返回,隻要“列剋星敦”和“約克城”隨弗萊徹去了珊瑚海。

萊頓是承平洋艦隊司令部的收報人兼諜報官,諜報站會把破譯出來的電報交給他措置。他向尼米茲解釋說,產生珍珠港事件並不是因為諜報站的事情效力不高,而是日本人太滑頭了。

那光陰本水兵利用了尚未被破譯的暗碼,而在諜報站已破譯的電報中,又底子冇有提到過偷襲行動。到了攻擊前幾個禮拜,結合艦隊更是采納了無線電寂靜的體例,就算偶爾截獲到電報,也滿是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