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回 猜燈謎說龍馬精神 獻頌詩免百姓欠賦[第1頁/共9頁]
“聽馮公公講,本年的鼇山燈會安插得好,花腔創新,超越了往年。”
柳外樓台雜笑歌。
“朕看這位馮琦,是晚節不保。”朱翊鈞蹙起眉頭。
“皇上所言極是,詞臣們想必早就籌辦好了。”
鼇山燈會再一次進入飛騰。
鶯花稠正月,
月落城頭人未返。
“這個燈謎毫無蹤跡可尋,這是誰出的?”
年年州縣告災頻。
“先生何時到的?”
“太後、皇上駕到——”
“這的確是個好主張。”朱翊鈞讚美道,“二十四番花信,究竟是如何一個說法?”
“年屬?”朱翊鈞一拍腦袋恍然大悟,笑道,“本年是壬午年,屬馬,難怪第一個燈謎出了個馬字兒。”
白環銀甕殊方至,
十千沽酒貧何惜。
三千天下春如海。
禁城迢迢通戚裡,
馮保湊趣兒言道:“武清伯,您是擔憂萬歲爺花不起錢是不是?現在的萬歲爺,可不是你半子隆慶天子爺當時的氣象。現在,萬歲爺大錢不動,就是掃掃箱子角兒,如許的鼇山燈會,一個月辦一次,也還綽綽不足。”
“那你猜猜。”
花怯春熱帶火開,
“皇上,這個節目叫《仙女散花承平鼓》。”
朱翊鈞陪著兩宮太後逛燈街猜燈謎,差未幾花去了一個多時候,此時廣場上的鼇山燈會,儘情遊戲笑語歡聲已是達到顛峰。兩座城樓上,也是管絃嘈嘈嬌聲應板,繡筵綺席金盞重開;禦茶禦酒芳香滿腹,珍羞犒賞人儘開顏。朱翊鈞重上午門城樓,高歡暢興同王公大臣們吃了幾杯酒,然後問張居正:
“母後,朕邀了張先生來猜燈謎。”
“馮琦,你這《觀燈篇》寫得好,朕明日給賞。關於免除萬曆七年之前積欠的田稅,就按張先生說的辦。明日上朝,第一道旨就下這個。”
朱翊鈞不敢違背母命,隻得重新拿起詩軸,但仍看不出奇妙,遂指著馮保說:
張居正寫下這首《奉禦承製元夕行》,一擱筆就引來合座喝采。他開了這一個好頭,張四維、申時行兩個大學士以及翰林院待詔的十位詞臣,一時候紛繁獻藝。諸位都是才調橫溢風騷俶儻的國士,個個筆下滾珠瀉玉。詩成張掛起來,便有很多人立足賞識。此中,翰林院編撰馮琦寫出的《觀燈篇》尤其惹人重視:
綺羅笙管春加繡,
翡翠明珠萬裡來。
夜深縱酒複征歌,
“馬字,駿馬的馬。”張居正指著朱翊鈞手裡的詩軸解釋說,“闖關踏隘,馳向中原,都是說寶馬的故事,三四兩句語意更瞭然,烈馬載天下豪傑儘朝帝闕,幫手皇上初創千秋亂世。”
闖關踏隘氣吞吳,
十裡香風散綺羅。
誰家夜色明如晝。
承平天子踏月行。
百萬縱博輸不辭,
“有。”